大悲咒讲解网
标题

小道地经全文

来源:大悲咒讲解网作者:支曜法师 译时间:2019-05-31 11:31:25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有四因缘。何等为四。一者怙其善不晓护戒自欲身。二者以不护戒便黠意不生。以黠意不生便不知身。以不知身意便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无着造)全文

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卷上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法门句义及次第世间不解离明慧

大智通达教我等归命无量功德身

应当敬彼如是尊头面礼足而顶戴

以能荷佛难胜事摄受众生利益故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婆提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食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座结加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动

尔时诸比丘来诣佛所。到已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慧命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向佛合掌恭敬而立。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论曰。善护念者。依根熟菩萨说。善付嘱者。依根未熟菩萨说。云何善护念诸菩萨。云何善付嘱诸菩萨。偈言

巧护义应知加彼身同行

不退得未得是名善付嘱

云何加彼身同行。谓于菩萨身中与智慧力。令成就佛法故。又彼菩萨摄取众生。与教化力。是名善护念应知。云何不退得未得。谓于得未得功德中。惧其退失付授智者。又得不退者。不舍大乘故。未得不退者。于大乘中欲令胜进故。是名善付嘱。应知

经曰。世尊云何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尔时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如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是愿乐欲闻。佛告须菩提。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众生所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何以故非。须菩提。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

论曰。云何菩萨大乘中住。问答示现此义。偈言

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

利益深心住此乘功德满

此偈说何等义。若菩萨有四种深利益菩提心。此是菩萨大乘住处。何以故。此深心功德满。足是故四种深利益摄取心生。能住大乘中

何等为四种心。一广二第一三常四不颠倒。云何广心利益。如经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众生所摄。乃至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故

云何第一心利益。如经我皆令住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故

云何常心利益。如经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故。此义云何。菩萨取一切众生犹如我身。以此义故。菩萨自身灭度。无异众生得灭度者。若菩萨于众生起众生想。不生我想者则不应得菩萨名。如是取众生如我身。常不舍离。是名常心利益

云何不颠倒心利益。如经。何以故非。须菩提。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故。此示现远离依止身见众生等相故

论曰。自此以下说菩萨如大乘中住修行。此事应知

经曰。复次须菩提。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无所住行于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想。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聚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聚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佛复告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是行于布施

论曰。偈言

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

此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

何故唯檀波罗蜜。名说六波罗蜜。一切波罗蜜檀波罗蜜相义示现故。一切波罗蜜檀相义者。谓资生无畏法檀波罗蜜应知。此义云何。资生者。即一檀波罗蜜体名故。无畏檀波罗蜜者有二。谓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于已作未作恶不生怖畏故。法檀波罗蜜者有三。谓毗梨耶波罗蜜等不疲惓。善知心如实说法故此即是菩萨摩诃萨修行住。如向说三种檀摄六波罗蜜。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住。云何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如是等偈言

自身及报恩果报斯不着

护存已不施防求于异事

不住于事者。谓不着自身。无所住者。谓不着报恩。报恩者。谓供养恭敬种种等门。如经无所住故。不住色等者。谓不着果报。何故如是不住行于布施。偈言。护存已不施防求于异事。若着自身不行布施。为护此事于身不着。若着报恩果报舍佛菩提。为异义行于布施。为防是行于事不着

自此以下说云何菩萨降伏其心。此事应知。云何降伏心。名之降伏。偈言

调伏彼事中远离取相心

及断种种疑亦防生成心

此文说何义。所谓不见施物受者及施者。偈言。调伏彼事中远离取相心故。如经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想故

次说布施利益。何以故。此中有疑。若离施等相想。云何能成施福。彼人如是布施。其福转多故

次说布施利益。如经。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聚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是等。何故说修行后。次显布施利益。以得降伏心故。是以次说布施利益。此义云何。不住相想行于布施。成就义故

自此以下一切修多罗。示现断生疑心。云何生疑。若不住于法行于布施。云何为佛菩提行于布施断彼疑心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见如来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相即非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语。若见诸相非相。则非妄语。如是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论曰。偈言

分别有为体防彼成就得

三相异体故离彼是如来

此义云何。若分别有为体。是如来以有为相为第一。以相成就见如来。为防彼相成就得如来身

如经。不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故。何以故。如来名无为法身故。如经。何以故。如来所说相即非相。偈言。三相异体故离彼是如来。彼相成就即非相成就。何以故。三相异如来体故

如经。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语。若见诸相非相。则非妄语。如是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此句显有为虚妄故。偈言。离彼是如来。示现彼处三相无故。相非相相对故。彼处生住灭异体不可得故。此句明如来体非有为故。菩萨如是知如来为佛菩提行于布施。彼菩萨不住于法行于布施。成如是断疑故

自此以下。尊者须菩提生疑致问

经曰。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末世。得闻如是修多罗章句生实相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颇有众生于未来世末世。得闻如是修多罗章句生实相不。佛复告须菩提。有未来世末世。有菩萨摩诃萨。法欲灭时有持戒修福德智慧者。于此修多罗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佛复告须菩提。当知彼菩萨摩诃萨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行供养。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种善根

佛复告须菩提。已于无量百千万诸佛所修行供养。无量百千万诸佛所种诸善根。闻是修多罗。乃至一念能生净信。须菩提。如来悉知是诸众生。如来悉见是诸众生。须菩提。是诸菩萨生如是无量福德聚。取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无复我相众生相人相寿者相。须菩提。是诸菩萨无法相亦非无法相。无相亦非无相。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若取法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若是菩萨有法相。即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何以故。须菩提。不应取法。非不取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筏喻法门。是法应舍。非舍法故

论曰。此义云何。向依波罗蜜说不住行于布施。说因深义。向依如来非有为体。说果深义。若尔未来恶世人不生信心。云何不空说。为断彼疑。佛答此义

如经。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乃至非舍法故。此义云何。偈言

说因果深义于彼恶世时

不空以有实菩萨三德备

此义云何。彼恶世时。菩萨具足持戒功德智慧故。能生信心。以此义故名不空说。又偈言

修戒于过去及种诸善根

戒具于诸佛亦说功德满

如经。佛复告须菩提。当知彼菩萨摩诃萨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行供养。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种善根

佛告须菩提。已于无量百千万诸佛所修行供养。无量百千万诸佛所种诸善根故。此经文明于过去诸佛具足持戒供养彼佛。亦种诸善根。如是次第。彼持戒具足。功德具足故。又偈言

彼寿者及法远离于取相

亦说知彼相依八八义别

此义云何。复说般若义不断故。说何等义。明彼菩萨离于寿者相离于法相故。以对彼相故说此义。偈言。依八八义别故。此复云何。依四种寿者相。有四种义故。依四种法相有四种义故。是故依八相有八种义差别故。此义复云何。偈言

差别相续体不断至命住

复趣于异道是我相四种

此义云何。明寿者相义故。何者是四种。一者我相。二者众生相。三者命相。四者寿者相。我相者见五阴差别。一一阴是我。如是妄取是名我相。众生相者。见身相续不断。是名众生相。命相者。一报命根不断住故。是名命相。寿者相者。命根断灭复生六道。是名寿者相。如经。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无复我相众生相人相寿者相故。云何及法。偈言

一切空无物实有不可说

依言辞而说是法相四种

何者是四种。一者法相。二者非法相。三者相。四者非相。此义云何。有可取能取一切法。无故言无法相。以无物故。彼法无我空实有故。言亦非无法相。彼空无物。而此不可说有无故言无相。依言辞而说故。言亦非无相。何以故。以于无言处依言相说。是故依八种差别义。离八种相。所谓离人相离法相。是故说有智慧

如经。须菩提。是诸菩萨无法相。亦非无法相。无相亦非无相故。有智慧便足。何故复说持戒功德。为示现生实相差别义故。云何示现。偈言

彼人依信心恭敬生实相

闻声不正取正说如是取

此义云何。彼人有持戒功德。依信心恭敬能生实相。是以说彼义故。次言闻说如是修多罗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是故不但说般若。又有智慧者。不如声取义。随顺第一义智正说如是取。能生实相。是以说此义故。次言须菩提不应取法非不取法。不应取法者。不应如声取法。非不取法者。随顺第一义智正说如是取。彼菩萨闻说如是修多罗章句生实相故。又经复言。须菩提。如来悉知是诸众生。如来悉见是诸众生。如是等。此明何义。偈言

佛非见果知愿智力现见

求供养恭敬彼人不能说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无着造)全文

此义云何。彼持戒等人。诸佛如来非见果比知。云何知。偈言。愿智力现见故。如来悉知是诸众生便足。何故复说。如来悉见是诸众生。若不说如来悉见是诸众生。或谓如来以比智知。恐生如是心故。若尔但言如来悉见是诸众生便足。何故复说如来悉知是诸众生。若不说如来悉知是诸众生。或谓如来以肉眼等见。为防是故。何故如是说。以有二语故。又何故如来如是说。偈言。求供养恭敬彼人不能说故。此义云何。若有人欲得供养恭敬。自叹有持戒等功德。彼人则不能说。是人自知故。诸佛如来善知彼何等人有何等行。是故彼人不能自说

又是诸菩萨生如是无量福德聚。取如是无量福德者。此义云何。生者能生因故。取者熏修自体果义故。又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若取法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此义云何。但有无明使无现行粗烦恼。示无我见故。又经言。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栰喻法门。是法应舍非舍法者。有何次第。偈言

彼不住随顺于法中证智

如人舍船栰法中义亦然

此义云何。示修多罗等法中证智不住故。以得证智舍法故。如到彼岸舍栰故。随顺者。随顺彼证智法。彼法应取。如人未到彼岸取栰故

自此以下。说何等义。为遮异疑故。云何异疑。向说不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非有为相得名故。若如是云何释迦牟尼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名为佛。云何说法。是名异疑。为断此疑。云何断疑

经曰。复次佛告慧命须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得名

论曰。以是义故。释迦牟尼佛。非佛亦非说法。此义云何。偈言

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

说法不二取无说离言相

此义云何。佛有三种。一者法身佛。二者报佛。三者化佛。又释迦牟尼名为佛者。此是化佛。此佛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说法。如经无有定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若尔何故经言。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如是等。有人谤言。如来一向不说法。为遮此故。偈言。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故。说法不二取无说离言相者。听者不取法不取非法故。说者亦不二说法非法故。何以故。彼法非法非非法。依何义说。依真如义说。非法者。一切法无体相故。非非法者。彼真如无我相实有故。何故唯言说不言证。有言说者。即成证义故。若不证者。则不能说。如经。何以故。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得名。此句明何义。彼法是说因故。何以故。一切圣人依真如法清净得名。以无为法得名故。以此义故。彼圣人说彼无为法。复以何义。如彼圣人所证法。不可如是说。何况如是取。何以故。彼法远离言语相。非可说事故。何故不但言佛。乃说一切圣人。以一切圣人依真如清净得名故。如是具足清净如分清净故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世尊。是福德聚即非福德聚。是故如来说福德聚福德聚

佛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无量不可数。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一切诸佛如来皆从此经生。须菩提。所谓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论曰。此说胜福德譬喻校量。示现何义。法虽不可取不可说。而不空故。偈言

受持法及说不空于福德

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

何故说言。世尊是福德聚即非福德聚者。偈言。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故。此义云何。彼福德不趣大菩提。二能趣大菩提故。何者为二

一者受持。二者演说。如经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故。何故名福德聚。聚义有二种。一者积聚义。二者进趣义。如人担重说名为聚。如是彼福德聚以有积聚义故。说名为聚。于菩提不能进趣故。名为非福德聚。此二能趣大菩提。是故于彼福德中此福为胜。云何此二能得大菩提。如经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一切诸佛如来皆从此经生故。云何说一切诸佛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云何说一切诸佛如来皆从此经生。偈言

于实名了因亦为余生因

唯独诸佛法福成第一体

此义云何。菩提者名为法身。彼体实无为。是故于彼法身。此二能作了因。不能作生因。余者受报相好庄严佛化身相好佛。于此为生因。以能作菩提因。是故名因。显彼福德中此福胜故。如经。何以故。须菩提乃至皆从此经生故。云何成此义。偈言。唯独诸佛法福成第一体故

须菩提所谓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者。彼诸佛法余人不得。是故彼佛法名为佛法。是故言唯独诸佛法。第一不共义。以能作第一法因。是故彼福德中。此福为胜。如是成福德多故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斯陀含。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那含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最为第一。世尊。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世尊。则不说我无诤行第一。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无诤无诤行

论曰。向说圣人无为法得名。以是义故。彼法不可取不可说。若须陀洹等圣人取自果。云何言彼法不可取。既如证如说云何成不可说。自下经文为断此疑。成彼法不可取不可说故。偈言

不可取及说自果不取故

依彼善吉者说离二种障

此义云何。以圣人无为法得名。是故不取一法。不取者不取六尘境界。以是义故。名不取逆流者。如经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故。乃至阿罗汉不取一法。以是义故。名为罗汉。然圣人非不取无为法。以取自果故。若圣人起如是心我能得果。即为着我等者。此义云何。以有使烦恼非行烦恼。何以故。彼于证时离取我等烦恼。是故无如是心我能得果。何故尊者须菩提。自叹身得受记。以自身证果。为于彼义中生信心故。何故唯说无诤行。为明胜功德故。为生深信故。何故言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无诤无诤行者。偈言依彼善吉者说离二种障故。二种障者。一者烦恼障。二者三昧障。离彼二障故言无所行。以是义故。说名二种诤离彼二种障故。名为无诤无诤行

经曰。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复有疑释迦如来昔在然灯佛所受法。彼佛为此佛说法。若如是云何彼法不可说不可取。为断此疑。说彼佛所无法可取。如经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何故如是说。偈言

佛于然灯语不取理实智

以是真实义成彼无取说

此义云何。释迦如来于然灯佛所。言语所说不取证法故。以是义故。显彼证智不可说不可取。偈言以是真实义成彼无取说故

又若圣人无为法得名。是法不可取不可说

云何诸菩萨取庄严净佛国土。云何受乐报佛取自法王身。云何余世间复取彼是法王身。自下经文为断此疑

经曰。佛告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彼菩萨不实语。何以故。须菩提。如来所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土。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

论曰。此义如是应知。云何知。偈言

智习唯识通如是取净土

非形第一体非严庄严意

此义云何。诸佛无有庄严国土事。唯诸佛如来真实智慧习识通达。是故彼土不可取。若人取彼国土形相。作是言我成就清净佛土。彼不实说

如经。何以故。须菩提如来所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土故。何故如是说。偈言非形第一体非严庄严意故。庄严有二种。一者形相二者第一义相。是故说非严庄严。又非庄严佛土者。无有形相故非庄严。如是无庄严即是第一庄严。何以故。以一切功德成就庄严故。若人分别佛国土。是有为形相。而言我成就清净佛国土。彼菩萨住于色等境界中生如是心。为遮此故。如经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故。前言云何受乐报佛取自法王身。云何余世间复取彼是法王身。为除此疑。说受乐报佛体同彼须弥山王镜像义故。此义云何偈言

如山王无取受报亦复然

远离于诸漏及有为法故

此义云何。如须弥山王势力高远故。名为大。而不取彼山王体我是山王。以无分别故。受乐报佛亦如是。以得无上法王体故名为大。而不取彼法王体我是法王。以无分别故。何故无分别。以无分别故

如经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故。何故如是说。偈言远离于诸漏及有为法故。彼受乐报佛体离于诸漏。若如是即无有物。若如是即名有物。以唯有清净身故。以远离有为法故。以是义故。实有我体以不依他缘住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卷中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经曰。佛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佛言。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世界。以施诸佛如来。须菩提。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佛告须菩提。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世界持用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法门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无量阿僧祇

论曰。前已说多福德譬喻。何故此中复说。偈言

说多义差别亦成胜挍量

后福过于前故重说胜喻

此义云何。前说三千世界譬喻明福德多。今重说无量三千世界故。何故不先说此喻。为渐化众生令生信心上妙义故。又前未显以何等胜功德能得大菩提故。以此喻成彼功德。是故重说胜喻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成语名称以私废公成语拼音yǐ sī fèi gōng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成语名称以盲辨色成语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成...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成语名称以筦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最新文章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古诗原文[挑错/...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