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标题

咒三首经全文

来源:大悲咒讲解网作者:地婆诃罗 译时间:2019-05-30 14:24:54
讷谟萨怛唎耶地毗迦喃怛他揭多喃唵毗啰时毗啰时摩诃斫迦啰跋阇唎萨多萨多娑啰帝娑啰帝怛唎曳怛唎曳毗陀末儞三槃若儞怛啰末底悉陀阿揭唎怛炎娑婆诃
决定藏论全文


略说四义。知有阿罗耶识事。一种现有灭境界者。阿罗耶识因二境生。一者在内持事故。二者在外持器。不能分别诸相貌故。此内持者。执着邪我见习势力。与根色俱时而执持者即为境界。此欲色界有。无色界中唯有执着邪我见习势力。二者在外持器不分像貌者。在内为阿罗耶识所持即持外界。譬灯持炷油在于内而有外照。阿罗耶识事内外亦尔。此境界者甚深妙细。若以世中多闻智人。亦不能了此境。是恒而有异。云何无异。从初一念来被持境。乃至于死生一味事。阿罗耶识于境界中念念生灭。在欲界中取境微小。于色界中取境广大。于无色界无量空处无量识处取无量境。于无所有处取微细境。于非有想非无想取境甚深微妙。此两境故。微妙故。一味故。念念灭故。微小境故。广大境故。无量境故。微细境故。甚深微妙境故。知有阿罗耶识事。相赖起者。阿罗耶识与五心数法相赖得生。思触受想及于作意。此五大地。是报所摄五法微细。世中智人所不能了。同缘一境无有别异。共不苦不乐无记受俱。余四亦尔。大地心数法相赖故。同报相赖故。微细相赖故。同缘一境故。非苦非乐相赖故。无记相赖故。知有阿罗耶识相赖而起。更互为因缘者。阿罗耶识与余诸识互为因缘。此义有二。一者种本。二者依托。云何种本。诸善不善无记等识。皆因阿罗耶识以为种本。依托者。阿罗耶识持诸色根五识得生。不持不生。有阿罗耶识时意识得生六识。二事为阿罗耶识更互因缘。一者现转增长种本。二者未来欲生之时令受报故。增长种本者。诸识生善不善无记念念熏修。阿罗耶识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后生诸识渐增长善恶转胜。令受报者。有识于善不善有力者。未来世令阿罗耶识受果报。种本故。依托故。能增长故。令受报故。知有阿罗耶识与诸识互为作因缘。得共相应生者。阿罗耶识或共一识相应得生。如说于心心有我见憍慢为相。于有意识于无意识阿罗耶识恒相应生。此我慢心取阿罗耶识为境。言是我言有我为相。或二识俱生。谓于意识。或三识共生。谓于意意识。于五识中随取一识。或四识相应生。于五识取二识。乃至于五六七识共生。六尘现在前故。此意识依心得立。因心未灭之时意识不解缚故。因心若灭意识则解。意识有二境界。他尘境界。自尘境界。他尘者。谓取五识尘为境。自境界者。谓取于法。而此意识于余七识有异义故。阿罗耶识与六识三受相应共生。谓苦乐不苦不乐。于欲界人天畜生饿鬼少分有三受。与自不苦不乐受共生地狱道。苦受不离。托阿罗耶受共生。三禅地。唯有乐受托阿罗耶识受共生。四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地。唯有不苦不乐受托阿罗耶识受共生。如是六识中善不善无记法与阿罗耶识相应共生。又阿罗耶识与诸识相应共生。与客三受客善不善无记诸识相应得生。不得相杂。何以故。不同境界生故。犹如眼识俱生不与眼杂。阿罗耶识与诸识俱生不得相杂亦复如是。如诸心数同是心法。有种种相相应俱生。无有妨碍阿罗耶识而与七识相应俱生。亦复如是譬如流水与波俱生。无有妨碍。又如明镜诸像俱生不相妨碍。于阿罗耶识而与诸识相应得生。无有妨碍亦复如是。复如眼识。或取一色一种一相。或取多色多种多相。耳识于声。鼻识于香。舌识于味。身识于触。亦复如是。意识遍取种种诸相无有妨碍。分别六识其义如此。心界于前已说至于灭时与四烦恼共相杂生。我见憍慢我欲无明。此四烦恼于定不定地。于善不善无记法中。无有妨碍。即是秽污无记之法。是故阿罗耶识而与诸识相应生故。复与三受相应生故。亦与善等相应生故。以是义故。是故知有阿罗耶识相应共生。与烦恼俱灭者。阿罗耶识即是一切烦恼根本。云何知耶。能起众生世间根本。能生五根及于六识。亦起国土世界根本一切业起诸因缘故。亦是交互牵报根本。云何知耶。无有见他众生不生三受。是故佛说众生递互为增上缘。是以阿罗耶识为一切本。现在世中是苦谛体。未来世中能生集谛。是为一切烦恼根本。问曰。若言阿罗耶识为一切法而作根本。解脱分善通达分善。是诸善根以此与集谛应有妨碍。答曰。阿罗耶识不为达分诸善根本。世间诸善得增长。达分善根转更明胜。达分善根转明胜故。世间诸善得报亦胜。世尊依阿罗耶识为一切种本。故说此言。谓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阿罗耶识中有种种性故。故说种本积聚譬喻。如是阿罗耶识而是一切烦恼根本。修善法故此识则灭。言修善者。诸凡夫人起善思惟。而取诸识以为境界。进行安心初观诸谛。若证四谛得眼智明慧。则能破坏阿罗耶识。未见四谛则不能破。何时能见阿罗耶识。如是进行。若诸声闻入不退地。又诸菩萨入不退地。得通达法界则能得见。于此识中即见一切诸烦恼聚。于内于外即见己身为烦恼缚。于内见身而为三界粗恶烦恼诸苦所缚。一切行种烦恼摄者。聚在阿罗耶识中得真如境智。增上行故。修习行故。断阿罗耶识即转凡夫性。舍凡夫法阿罗耶识灭。此识灭故一切烦恼灭。阿罗耶识对治故。证阿摩罗识。阿罗耶识是无常。是有漏法。阿摩罗识是常。是无漏法。得真如境道故证阿摩罗识。阿罗耶识为粗恶苦果之所追逐。阿摩罗识无有一切粗恶苦果。阿罗耶识而是一切烦恼根本。不为圣道而作根本。阿摩罗识亦复不为烦恼根本。但为圣道得道得作根本。阿摩罗识作圣道依因。不作生因。阿罗耶识于善无记不得自在。阿罗耶识灭时有异相貌。谓来世烦恼不善因灭。以因灭故则于来世五盛阴苦不复得生。现在世中一切烦恼恶因灭故。则凡夫阴灭。此身自在即便如化。舍离一切粗恶果报。得阿摩罗识之因缘故。此身寿命便得自在。寿命因缘能灭于身。亦能断命。尽灭无余。一切诸受皆得清净。乃至如经广说。一切烦恼相故。入通达分故。修善思惟故。证阿摩罗识。故知阿罗耶识与烦恼俱灭。如是分别真实解释心意识义。因此解释心意识故。于三界中得知一切烦恼之法诸清净法。余处所说心意识者。为欲教化诸众生故。为诸众生未有深智易生信解。但说六识。问曰。有人有阿罗耶识有六识不。有人有六识无阿罗耶识不。答曰。此有四句。一者如人无心眠时。迷闷心时。入无想定。生无想天。阿那含人入灭尽定。此五种人。有阿罗耶识则无六识。二者阿罗汉。及辟支佛。不退菩萨。如来世尊。此四种人。以有心处有于六识无阿罗耶识。三者凡夫之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以有心处有六识有阿罗耶识。四者诸阿罗汉。及辟支佛。菩萨。世尊。入灭尽定。又世尊入无余涅槃。无阿罗耶亦无六识。一切内外法各有定性。于相不动。何故从十八界唯说六识。有定性故。所余诸界是根是尘是伴侣故。此诸识等日夜牟诟罗罗婆刹那过故。种种因缘眼等诸根色等诸尘。心数为伴种种缘生。随所生处得名不同。如火烧物随所烧处得种种名。谓草火木火粪火。因眼因色随识得生。皆名眼识。乃至心识亦复如是。眼等诸界从始至终。皆是果报无记。有异相识则不尔。是故分别识界不明余界。若有比丘欲知识聚修习此行令心清净多种相貌能了心者。略说有三。乐着烦恼故。染心为过故。断惑方便故。云何比丘知于烦恼。作是思惟。此心久来乐着烦恼。乐烦恼故纵复拔心。置无欲处为欲所牵。不乐暂住速疾退还。更入欲处。如是贪欲处。嗔恚处。愚痴处。睡眠处。乃至放逸之处。纵复拔心置无放逸处。速疾退还入放逸处。亦复如是。如是比丘知于烦恼。云何当知染心为过。此心有染。其既自损亦复损他。现世起恶。来世亦尔。从其所作忧悲苦恼诸恶因缘乃至放逸有过患故。受种种苦亦复如是。知于自心有诸过患。云何当知断惑方便。知于自心有如是过忧悲苦恼。我今不应随如是心受诸苦恼。应制自心随逐于我我不逐心。如是思量知心有欲。拔有欲心置无欲处。即令自心见于福利。乃至拔放逸心亦复如是。如是修行积习善根。是时此心无更余缘。于诸善法修习增长而得安住。憎恶烦恼见先过患。是故比丘修心清净。已知乐着烦恼故。已知染心过患故。已知断惑方便故。即得速证无上清净无漏之心。又别知心亦说转心。谓为假名。又别知心亦说转心。谓为他因。所治心善有二功德。得功德得果之时。心则快乐。修习善法自在无碍。有三种失染浊于心。一者不正思惟。二者结使未断。三者现起烦恼。比丘有三处住。因于六行能受佛教。云何三处。一者住于解脱。二者住解脱门。三者住解脱至。因缘法因于六行。一者无有异行。二者摄心一处。三者善根得生。四者思度见谛不尝余味。五者无增上慢。六者正用信施。施有二种。一受者施。二施者施。施果亦二。一大富果报。二庆悦果报。为应来就故。何者为应来就为未来法。无以未有故。如是应生行相。云何得住。若未来法有行相生。若度故生。从未来已度于现在。终此生彼从未来世终者现世受生。因未来法现世法生。如是住者无有变异。因未来法余现法生。于未来世现世诸法。而未来世现世诸法而未有业。于现世中即有事生。已生具相。于未来世未有具相。于现世中具相而生。若异相生。于未来世因未来性故。因因性故。此两性故。已生异相于现世中现世性故。以果性故。异相而生。以此六种未来世法无义得生。何以故。其未有处从于此处度于彼处。无有是义。既自未生岂容有没。诸现世法若因未来法。现世法生未来诸法。不应未生一切诸法。无有动相。离自相故。无有别业。未来现在若同有相。现世中法独偏有业。无有是处。唯业未生而今得生。诸行不尔。如佛正说诸行无常是说则破。今演业无常。若如汝说诸行应常。僧佉所云。是法未有无义得生。已生诸法无义得灭。此说应是。如佛所说。是法未生应即受生。生已应灭。若如汝说。此义应非。以此诸法若同一相。云何分别。若可分别。是则无穷未生得生。岂有于相未来法性从色等相应。无别异果。未来者以即未有。现世法者言即是果。无有此义。为应成就故。有此实说可为证信。未来诸法未有行相。言未有者而即得生。如未来法过去亦然。何者过去行法。是灭相者从生已过。何者现在行法。是未灭相。从生未过唯生时住。何者未来行法。乃现有因。未生自相未受己身。问曰。未来诸法既本无有能得受生。虚空华等石女兔角云何不生。答曰。此无生因未来行法有正生因。问曰。若未来法有正生因。何故不得一时俱生。答曰。乃有生因待缘不同。是诸行法有近缘者因即能生。是故不俱。何者因缘。佛说有四。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1997年5月1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19日...

1997年5月1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14日...

1997年5月2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28日...

1997年5月2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29日...

1997年5月2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20日...

最新文章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古诗原文[挑错/...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