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标题

瑜伽师地论 第八十五卷

来源:大悲咒讲解网作者:未知时间:2019-06-04 17:32:47
瑜伽师地论 第八十五卷  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一  如是已说摄异门。云何摄事。谓由三处应知摄事。一者素呾缆事。二者毗奈耶事。三者摩呾理迦事云何素呾缆事。谓由二十四处略摄一切契经。一者别解脱契经。二者事契经。三者声闻相应契经。四者大乘相应契经。五者未显了义令显了契经。六者已显了义更令明净契经。七

  瑜伽师地论 第八十五卷

  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一

  如是已说摄异门。云何摄事。谓由三处应知摄事。一者素呾缆事。二者毗奈耶事。三者摩呾理迦事云何素呾缆事。谓由二十四处略摄一切契经。一者别解脱契经。二者事契经。三者声闻相应契经。四者大乘相应契经。五者未显了义令显了契经。六者已显了义更令明净契经。七者先时所作契经。八者称赞契经。九者显示黑品契经。十者显示白品契经。十一者不了义契经。十二者了义契经。十三者义略文句广契经。十四者义广文句略契经。十五者义略文句略契经。十六者义广文句广契经。十七者义深文句浅契经。十八者义浅文句深契经。十九者义深文句深契经。二十者义浅文句浅契经。二十一者远离当来过失契经。二十二者远离现前过失契经。二十三者除遣所生疑惑契经。二十四者为令正法久住契经别解脱契经者。谓于是中依五犯聚及出五犯聚说过。一百五十学处为令自爱诸善男子精勤修学事契经者。谓四阿笈摩。一者杂阿笈摩。二者中阿笈摩。三者长阿笈摩。四者增一阿笈摩。杂阿笈摩者。谓于是中世尊观待彼彼所化。宣说如来及诸弟子所说相应。蕴界处相应。缘起食谛相应。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入出息念学证净等相应。又依八众说众相应。后结集者为令圣教久住。结嗢拖南颂。随其所应次第安布。当知如是一切相应略由三相。何等为三。一是能说。二是所说。三是所为说。若如来若如来弟子是能说。如弟子所说佛所说分。若所了知若能了知。是所说。如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及道品分。若诸苾刍天魔等众。是所为说。如结集品。如是一切粗略标举能说所说及所为说。即彼一切事相应教间厕鸠集。是故说名杂阿笈摩。即彼相应教。复以余相处中而说。是故说名中阿笈摩。即彼相应教。更以余相广长而说。是故说名长阿笈摩。即彼相应教更以一二三等渐增分数道理而说。是故说名增一阿笈摩。如是四种师弟展转传来于今。由此道理是故说名阿笈摩。是名事契经。于十二分教中除方广分。余名声闻相应契经。即方广分名大乘相应契经。此分别义如前应知如是四种契经。由余未显了义令显了等二十种契经。如其所应当知其相。从是已后依此所说四种契经。当说契经摩呾理迦。为欲决择如来所说。如来所称所赞所美先圣契经。譬如无本母字义不明了。如是本母所不摄经。其义隐昧义不明了。与此相违义即明了。是故说名摩呾理迦。总嗢拖南曰

  界略教想行速通因断支

  二品智事诤无厌少欲住

  别嗢拖南曰

  界说前行观察果愚相无常等定界

  二种渐次应当知非断非常及染净

  有四种所化有情。先数习邪解脱见所集成界。何等为四。谓于先有先世先身先所得自体中。听闻常见增上不正法。不如理作意增上力故。于今由彼为因由彼为缘。数习邪解脱见所集成界。如说由常见。如是由断见。由现法涅槃见由萨迦耶见。广说亦尔。此中世尊由种种胜解智力种种界智力增上力故。寻求彼先胜解及彼后界。如其所应为调伏彼邪胜解界故。多分为转四种法教。或为余智未成熟者令彼智成熟故。智已成熟者令彼解脱诸烦恼故。为初邪界有情。说因灭故行灭。由行尽门说无常性。为调伏彼邪胜解界故。为随第二邪界有情。说因集故行集。由行起门说无常性。为调伏彼邪胜解界故。为随第三邪界有情。由诸行苦门转正法教。为调伏彼邪胜解界故。为随第四邪界有情。若离诸行起萨迦耶见行者。由诸行空门转正法教。若即诸行起萨迦耶见行者。由无我门转正法教。为调伏彼邪胜解界故复次善说法律。略由三种不共支故。不共外道。堕善说数。一者宣说真实究竟解脱故。二者宣说即彼方便故。三者宣说即彼自内所证故。云何真实究竟解脱。谓毕竟解脱及一切解脱。即是见道果。及此后所得世出世修道果。此中见道果。由毕竟故得名真实。而非究竟。于一切解脱犹有所应作故。又解脱有三种。一世间解脱。二有学解脱。三无学解脱。世间解脱非是真实。有退转故。有学解脱虽是真实而非究竟。犹有所作故。当知所余具足二种。云何方便。谓于诸行中依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修无常想。依无常修苦想。依苦修空无我想。因此得入谛现观时。由正观察所知境故。获得正见。由此正见为依止故。修道位中遍于诸行住厌逆想。彼于住时虽由彼相应受忆念思惟不现前境明了现前。而不生喜。由不生喜增上力故。彼于行时即于彼受所缘境界不生染着。彼于一切所求境界得处中故。尚不希求何况耽着。彼由如是若住若行于喜贪缠速能灭尽。心清净住。又即于彼如所得道。极多修习为因缘故。永拔彼品粗重随眠。获得真实究竟解脱。当知即是心善解脱。云何自内所证。当知有四种相。若于有学解脱转时。由二种相内慧触证。谓我已尽诸恶趣中所生诸行。又我已尽除其七生二生一生所余后有所生诸行。又我已住能究竟尽无退转道。若于无学解脱转时。即由如是二种相故内慧触证。谓我已作为断其余一切烦恼所应学事。我今尚无余一生在。况二况七。又随所乐亦能为他如实记别。如是名为自内所证复次即彼解脱有二种前行法。一者见前行法。二者道果前行法。见前行法者谓由解脱及彼方便自内所证增上力故。从他言音起闻思修所成妙善。如理作意。未入正性离生。能入正性离生。得如实见出世正见。道果前行法者。谓得如是正见已。复起所余正思惟等。或同时生或后时生。道前行法。为断所余诸烦恼故复次为欲证得所未得解脱故。应观察八事。谓于诸行中爱味过患出离观察。及闻思思择力见道修道观察。于诸行中观察爱味时。能善通达诸行爱味所有自相。即于诸行观察过患时。能善了知三受分位过患共相。谓于是中甚少爱味多诸过患。如是了知爱味染着多诸过患共相。应已于所爱味一切行中。随所生起欲贪烦恼。即能除遣制伏断舍。于此欲贪不现行故。说名为断非永离欲故名为断。又于彼事心未解脱。若于随眠究竟超越。乃永离欲心得解脱。是名一门观察差别。又修行者于彼诸行正观察时。先以闻所成慧如阿笈摩。了知诸行体是无常。无常故苦。苦故空及无我。彼随圣教如是胜解如是通达。既通达已复以推度相应思惟所成微细作意。即于彼境如实了知。即由如是通达了知增上力故。于彼相应烦恼现行现法。当来所有过患如实观察。由思择力为依止故。设复生起而不实着。即能舍离。彼由如是通达了知及思择力多修习故。能入正性离生。既入正性离生已。由修道力渐离诸欲。彼由思择见道二种力故。随其所应断诸烦恼。谓不现行断故。及一分断故。由修道力究竟离欲。如是由前二种渐离欲贪。由修道力心得解脱复次有二种烦恼断果及苦灭果。一者见所断果。由证彼故。能自了知我已永尽捺落迦傍生饿鬼。我今证得预流无退堕法。乃至广说。二者修所断果。由证彼故。能自了知。我最后身暂时支持。第二有等永不复转。复有二种苦灭。一者现在为因未来苦灭。二者过去为因现在苦灭。复有二种苦灭。一者心苦灭。二者身苦灭。复有二种苦灭。一者坏苦苦苦苦灭。二者行苦苦灭。复有二种苦灭。一者非爱业果苦灭。二者可爱业果苦灭。复有少分已见谛迹诸圣弟子。虽已超过诸恶道苦所有怖畏。由未永尽一切结故。其心犹有于当来世共诸异生生老死怖。为断彼故。而能发起猛利乐欲乃至正念及无放逸。勤修观行。复次有二种愚夫之相。何等为二。一者于所应求不如实知。二者非所应求而反生起。何等名为是所应求。所谓涅槃诸行永灭。而诸愚夫于当来世诸行不生。都无乐欲。于诸行生。唯有欣乐。由是因缘于所应求及诸行生所有众苦。不如实知。何等名为非所应求而反生起。非所求者。谓老病死。非爱合会。所爱别离。所欲匮乏愁叹忧苦。种种热恼。彼于如是诸行生起。反生欣乐。于生为本一切行中。深起乐着。于生为本所有诸业。造作积集。由是因缘于有生苦及生为本老病死等众苦差别。不得解脱。如是名为非所应求而反生起复次于诸行中有四决定。一无常决定。二苦决定。三空决定。四无我决定。云何诸行无常决定。由三种相当知过去未来诸行尚定无常。何况现在。何等为三。谓先无而有故。先有而无故。起尽相应故。若未来行先所未有定非有者。是即应非先无而有。如是应非无常决定。由彼先时施设非有。非有为先。后时方有。是故未来诸行无常决定。若现在从缘行生已决定有者。是即应非先有而无。未来诸行便应非是无常决定。现在诸行亦应不与起尽相应。由现在行从缘生已非决定有。以有为先施设非有。是故过去诸行无常决定。如是现在诸行。因未来行先无而有。因过去行先有而无。由此施设起尽相应。是故说言当知去来诸行无常性尚决定。何况现在。是名诸行无常决定。云何诸行苦性决定。谓去来诸行尚是生等苦法。何况现在。所以者何。过去诸行是已度苦。未来诸行是未至苦。现在诸行是现前苦。是名诸行苦性决定。云何诸行空性决定。谓去来诸行尚定空性。何况现在。所以者何。未来诸行其性未有。由此故空。过去诸行其性已灭。由此故空。现在诸行虽有未灭谛义胜义性所远离。由此故空。是名诸行空性决定。云何诸行无我决定。谓去来诸行尚定无我。何况现在。所以者何。未来诸行非我之相。未现前故。过去诸行非我之相。已越度故。现在诸行非我之相。正现前故。是名诸行无我决定。又由二相当知诸行决定无常。一由过去世已灭坏故。二由未来现在世是应灭坏法故。又由二相当知诸行决定是苦。一是生等苦法故。二是三苦性故。此诸苦相如前应知。又由二相当知诸行决定是空。一毕竟离性空故。二后方离性空故。毕竟离性空者。谓诸行中我我所性毕竟空故。后方离性空者。谓于已断一切烦恼心解脱中。一切烦恼皆悉空故。又由二相当知诸行决定无我。一诸行种种外性故。二诸行从众缘生不自在故。复由十相当知诸行四相决定。谓由败坏。变易。别离相。应法性相故。非可乐。不安隐相。应远离。异相相故。如是等相。如前声闻地已广分别复次依出世道作意修中。有五离系品界。一者断界。二者无欲界。三者灭界。四者有余依涅槃界。五者无余依涅槃界。谓见道所断诸行断故。名为断界。修道所断诸行断故。名无欲界。即此唯有余依故。名有余依涅槃界。此依灭故。名为灭界。亦名无余依涅槃界。即此五界由一切行永寂静故。名诸行止。由我我所我慢执着。及与随眠皆远离故。说名为空。由一切相皆远离故。名无所得。于断界中。一切随顺有漏法上所有贪爱皆远离故。名为爱尽。于无欲界所有欲贪。皆远离故。名为无欲。于灭界中及于有余依无余依涅槃界中。如其所应皆永灭故。皆寂静故。随其次第说名为灭。亦名涅槃。又于断界未得为得勤修习故。名于诸行修厌。于无欲界未得为得勤修习故。名于诸行修离欲。于灭界未得为得勤修习故。名于诸行修灭复次为心解脱勤修习者。有二种渐次。一智渐次。二智果渐次。云何智渐次。谓于诸行中先起无常智。由思择彼生灭道理故。次后于彼生相应行。观为生法老法乃至忧苦热恼等法。由是因缘一切皆苦。此即依先无常智生后苦智。又彼诸行由是生法乃至是热恼法故。即是死生缘起。展转流转。不得自在行相道理故。无有我。此则依先苦智生后无我智。如是观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是名智渐次。云何智果渐次。谓厌离欲解脱遍解脱。云何厌。谓有对治现前故。起厌逆想令诸烦恼不复现行。云何离欲。谓由修习厌心故。虽于对治不作意思惟。然于一切染爱事境贪不现行。此由伏断增上力故。云何解脱。谓即于此伏断对治。多修习故。永拔随眠。如是名厌离欲解脱第一差别。复有差别。谓于厌位断界极成满故。名厌。即依止厌除非想非非想处。于余下地得离欲时。施设离欲位。故名离欲。于非想非非想处得离欲时。施设解脱位。故名解脱。是名厌离欲解脱第二差别。云何遍解脱。谓由如是烦恼杂染解脱故。生等诸苦杂染亦普解脱。是名遍解脱。如是由智增上力故。于诸行中起厌。由习厌故。得离欲。由习离欲故。得解脱及遍解脱。如是名为智果渐次。此中复有四种邪执。何等为四。一见邪执。二慢邪执。三自内邪执。四他教邪执。见邪执者。谓于诸行中执我我所。慢邪执者。谓于诸行中起我慢。执前见邪执障谛现观。后我慢邪执障修所断烦恼等断。自内邪执者。谓独处空闲不正分别为依止故。执有实我或见邪执。或慢邪执。他教邪执者。谓由他教起邪执着。谓此是我此是我所我慢行转。又于内起不正分别。执我我所。名内邪执。亦名非他教邪执。如是一切邪执永断。当知是名智果复次由三种相应知诸行非断非常。何等为三。一以无住行为因故。二生已无住因故。三未来诸行因性灭故。此中诸行因无常故。生已住因不可得故。当知诸行非常。能生未来诸行。现在因性灭故。当知诸行非断。复有四缘。能令诸行展转流转。何等为四。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即此四缘略有二种。一因。二缘。因唯因缘。余三唯缘。又因缘者。谓诸行种子。等无间缘者。谓前六识等及相应法等无间灭。后六识等及相应法等无间生。所缘缘者。谓五识身等以五别境为所缘。第六识身等以一切法为所缘。增上缘者。谓五识等以眼等各别所依为增上缘及以能生作意等为增上缘。意识身等以四大种身及能生作意等为增上缘。又先所造业望所生爱非爱果。当知亦是增上缘。如是资粮望道道望得涅槃。当知亦是增上缘摄复次由三种事二种相应。当观察杂染清净。云何由三种事观察一切杂染清净。一者于诸行中观察杂染因缘。谓观彼爱味为爱味故。二者于诸行中观察清净因缘。谓观彼过患为过患故。三者于诸行中观察清净。谓观彼出离为出离故。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由三事观察一切杂染清净。云何由二种相观察一切杂染清净。一者由如所有性故。二者由尽所有性故。如所有性者。谓于诸行中若爱味若过患若出离。尽所有性者。谓于诸行中尽所有爱味。尽所有过患。尽所有出离。此中观察诸行为缘生乐生喜。是名于彼爱味。又此爱味极为狭小。如是由二种相。观察如所有性所有爱味。又观察诸行是无常苦变坏之法。是名于彼过患。又此过患极为广大。如是由二种相。观察如所有性所谓过患。又复观察于诸行中欲贪灭。欲贪断。欲贪出。是名于彼出离。又此出离寂静无上毕竟安隐。如是由二种相观察如所有性所谓出离又即此爱味即此过患即此出离。于诸行中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审谛观察。当知是名于彼观察如所有性所谓爱味过患出离。又为了知如是三事体性是有。应知三种有情众别。一于诸欲染着众。二于诸欲远离众。三于诸欲离系众。于此三处复有三种世间愚痴。谓若天世间。若沙门婆罗门。若诸天人。如是三种世间。由三因缘应知安立。一由得欲自在及净自在故。谓若魔若梵世间。二由勤修得彼因故。谓若沙门婆罗门。三趣种种业因果故。谓若诸天人。又于此三处随其所应能断作证。有二种道离四倒心。谓已入见地及于上修道多修习住。又此二种道有四种相心解脱果。一贪瞋缚解脱相。二欲贪灭断出离相。三九结离系相。四生等诸苦解脱相。此中前三相。显示因处烦恼解脱。后一相。显示果处诸苦解脱。于此义中譬如有人处在囹圄为种种缚之所系缚。所谓或木或索或铁。又置余人令其防守。或设有彼从幽絷处逃至远所。还执将来。或有尚不令彼转动。况得逃避。或有安置广大微妙种种可爱所系妙欲。在幽絷处令彼自然心生乐着无欲逃避。如是彼人为一切种缚之所缚。为善方便守之所守。为最坚牢系之所系。复为怨家随欲加害。所谓打拍或复解割。或加杖捶或总断命。若有能脱是四缚者。乃得名为从一切缚而得解脱。如是于彼三处世间愚痴有情为种种缚所系缚者。当知即譬贪瞋痴缚。其守禁者。譬不正寻思及未永拔烦恼随眠。不正寻思故尚不令动。况得离欲而远逃避。烦恼随眠未永拔故。虽世间道方便逃避远至有顶。复执将还。可爱妙欲譬之九结。由彼结故令于生死自然乐着。于自系缚不欲解脱。彼既如是为种种缚极所密缚。善方便缚之所密缚。最坚牢缚之所密缚。复四魔怨随其所欲以生等苦而加害之。若能从彼四种系缚善解脱者。乃可名为从一切缚而得解脱。复次嗢拖南曰

  略教教果终堕数三遍智断缚解脱

  见慢杂染净说句远离四具三圆满

  由三因缘。有诸声闻。往大师所。请略教授。何等为三。谓唯多闻为究竟者。于诸余行而厌背者。生如是解。但略闻法足得自义。何藉多闻以为究竟。要修正行为贞实故。又弃舍多闻究竟欲故。又有怖畏于所入门多所作者。为善方便而得入故。或有即彼已于多法善听善思。彼作是念。我于多法已善听思。若我今者尽已听思所得诸法以为依止。于住心境及解脱境欲系心者。将不令我作意散乱。若尔住心尚不能得。何况解脱。又于如是所闻所思一切法中。不得决定。当依何者速证通慧。当依何者速得出离。当缘何境而得住心。当缘何境而得解脱。彼既如是自不决定。若于大师或众所识如来弟子现前。见已便即往诣请略教授复次当知正教授有四种自义果得。谓为此出家及如此出家。即形相具足。事业具足。意乐具足。处舍取具足。依此故得无上得。现法得。自然得。内证得复次有六种死。谓过去死。现在死。不调伏死。调伏死。同分死。不同分死。过去死者。谓过去诸行没。乃至命根灭故死。现在死者。谓现在诸行没。乃至命根灭故死。不调伏死者。谓于过去世不调不伏。有随眠行展转随眠。世俗说言士夫随眠。而命终已。于现在世结生相续。有随眠行所摄。自体而得生起。于现在世乃至寿尽亦复如是。不调不伏。广说乃至。而命终已。未来自体复得生起。又能摄取有随眠行。由摄取彼以为因故。便为生等众苦所缚。亦为贪等大缚所缚。调伏死者。谓于现在世已调已伏无有随眠。而命终已。未来自体不复生起。亦不摄取有随眠行。不摄取彼以为因故。解脱生等众苦差别。亦复解脱贪等大缚。同分死者。谓如过去不调不伏曾舍身命。于现在世亦复如是而舍身命。当知如此名同分死。名相似死。名随顺死。若于过去不调不伏舍身命已。于现在世已调已伏而舍身命。当知此名不同分死不相似死不随顺死。若于现在有随眠行展转随眠。而命终时如过去死。名同分死及随顺死。不如过去而命终时。不能摄取当所结生未来相续同分诸行。又此六种死当知有二种相。谓诸行流转过患相。及诸行还灭胜利相。若于过去及于现在。不调不伏同分而死。复于未来取生等苦。及为贪等烦恼缚者。名诸行流转过患相。若于现在已调已伏不同分死。又于未来不取众苦。解脱一切烦恼缚者。名诸行还灭胜利相复次由八种相。得入于彼诸行生起世俗言说士夫数中。谓如是名。如是种类。如是族姓。如是饮食。如是领受。若苦若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所有寿量边际。如是诸相于菩萨地宿住念中。当知如前已广分别复次由三种相。于诸行中应知无我遍智及断。何等为三。一于内遍智。二于外遍智。三于内外遍智。断亦如是。随其所应。所谓诸行都无有我。无有我所。亦无有余互相系属。当知如是于内外俱遍智及断。此中由法住智得决定。遍智数习此故。舍彼相应所有随眠得毕竟断。当知此中为于诸行未得遍智者令得遍智故。如来大师说正法要。若于诸行已得遍智而未永断者。为令唯于如先所得遍智。数习得永断故。复加劝导复次于生死中而流转者。有三种缚。由此缚故心难解脱。当知此唯善说法律能令解脱。非由恶说。何等为三。一者除其爱结余结所系诸有漏事。二者爱结所染诸有漏事。三者能生当来后有诸行。于此三缚由三因缘心难解脱。谓初由种种故。第二由坚牢故。可爱乐。故。第三由微细故。复由五相为后有缚所系缚者。当知有五我慢现行。谓由所依故。所缘故。助伴故。自性故。因果故。当知此中萨迦耶见以为依止。计我未来或当是有或当非有。以有非有为所缘境。此中非有为所缘境唯有一种。有为所缘乃有五种。谓我当有色。我当无色。我当有想。我当无想。我当非有想非无想。如是一切总收为一。合有六种所缘境界。言助伴者。谓动乱心。言自性者。恃举行相为其自相。戏论自性为其共相。一切烦恼戏论性故。因果性者。谓能感生为因性故。造作业行爱随逐故复次由三种相。当知心善解脱。谓于诸行遍了知故。于彼相应诸烦恼断得作证故。烦恼断已于一切处离爱住故。又于此中由四种行。于诸行中能遍了知如所有性。谓无常等。由十一行。于诸行中能遍了知尽所有性。谓过去未来等。如前广说复次有二种五种杂染并五种因相。如是二种。诸有学者应知应断。诸无学者已知已断。何等为二。谓见杂染及慢杂染。此二当知五种差别。谓由行故缠故随眠故。何等为五。一者计我。二者计我所。三者我慢。四者执着。五者随眠。当知此中计我我所我慢三种为所依止。于所缘事固执取着唯此谛实余皆愚妄。当知此中由缠道理说名执着。即彼种子随缚相续。说名随眠。又有识身及外事等。当知是彼五种因相。谓计我因相。乃至随眠因相。即此因相复有二种。一者所缘因相。二者因缘因相。计我我慢。以有识身为所缘因相。计我所通以二种为所缘因相。彼执着以闻不正法不如理作意及彼随眠。为因缘因相。彼随眠以不如实了知诸行烦恼诸缠数数串习。为因缘因相复次有四种有情众。当知于中安立杂染。何等为四。一者外道有情众。二者此法异生有情众。三者有学有情众。四者无学有情众。外道有情众中。具有一切。此法异生有情众中。四种可得。及彼因相并执着因相一分。然执着不可得。有学有情众中。计我我所二种。及我因相执着随眠皆不可得。及我慢执着并彼因相。然有我慢随眠可得。无学有情众中。一切皆不可得。又外道有情众凡所有行。不为断彼。此法异生有情众所修诸行。正为断彼而未能断。未见如实故。有学有情众已断一分。为断余分复修正行。虽见如实而不自称我已能见。犹未获得尽无生智故。无学有情众一切已断。于诸行中而自称言我如实见复次有八种清净说句。何等为八。谓由超过见慢故。名二种超过意清净说句。由断彼因相故。名除相清净说句。由断彼执着故。名寂静清净说句。由断彼随眠故名善解脱清净说句。复次有学有二清净说句。谓于后有一切行中。由不现行道理。名已割贪爱及转三结。无学有二清净说句。谓止慢现观故。及一切苦本贪爱随眠永拔除故。名已作苦边。如是一切总收为一。合有八种清净说句复次由四支故具足远离名善具足。何等为四。一者无第二而住。二者处边际卧具。三者其身远离。四者其心远离。谓于居家境界所生诸相寻思贪欲瞋恚悉皆远离。依不放逸防守其心。又由五相发勤精进速证通慧。谓有势力者。由被甲精进故。有精进者。由加行精进故。有勇捍者。由于广大法中无怯劣精进故。有坚猛者。由寒热蚊虻等所不能动精进故。有不舍善轭者。由于下劣无喜足精进故。又为断惛沉睡眠掉举恶作。如其次第奢摩他毗钵舍那品随烦恼故。愿正止观无有失坏复次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有三圆满。何等为三。一行圆满。二果圆满。三师圆满。行圆满者。谓为触证断无欲灭界故。听闻正法。为他演说。自正修行。法随法行。是名行圆满。果圆满者。谓即由此法随行增上力故。心善解脱。又能证得现法涅槃。是名果圆满。师圆满者。谓能引发一切梵行之法。皆用世尊为根本故。皆由世尊转法眼故。皆以世尊为所依故。由如来出世有彼教可知故。说世尊为彼根本。佛出世已观待彼彼所化有情。说正法眼。师及弟子展转传来故。说世尊转正法眼转法眼已。若有于中生诸疑惑。唯依世尊乃能决了故。说世尊为所依止。又说法师略有二种。一者由教。二者由证。斯由从他闻正法已而宣说故。依证学道无学道已而宣说故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1997年5月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1日出...

1997年5月3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3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3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31日...

1997年5月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2日出...

1997年5月2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21日...

1997年5月1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16日...

最新文章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古诗原文[挑错/...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