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标题

第七十四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来源:大悲咒讲解网作者:迦旃延子 造时间:2019-06-04 17:50:56
第七十四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智犍度八道品第一之四已各各别说助道法所以。今当求其次第。何故先说四念处。乃至后说八道支耶。答曰。随顺言说次第法故。复次佛说则随顺。问者则易受。复次四念处如眼见。余助道法如盲。不令堕不如法处。如众多盲人。有目将导。不令堕非道中。彼亦如是。复以念处能了了分别总相别相法。坏物体愚

第七十四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智犍度八道品第一之四

已各各别说助道法所以。今当求其次第。何故先说四念处。乃至后说八道支耶。答曰。随顺言说次第法故。复次佛说则随顺。问者则易受。复次四念处如眼见。余助道法如盲。不令堕不如法处。如众多盲人。有目将导。不令堕非道中。彼亦如是。复以念处能了了分别总相别相法。坏物体愚。坏缘中愚。取法实相。不令增减。复次念处从初觉地。乃至尽智无生智。势用常胜正断。从暖法以上。势用常胜如意足。从顶法以上。势用常胜五根。从忍法以上。势用常胜五力。从世第一法以上。势用常胜。道支于见道中胜。觉支于修道中胜。问曰。何故见道中道支胜修道中觉支胜耶。答曰。去义是道义。见道中去极速疾故。觉是觉支义。修道中有九种觉数数觉故。问曰。若见道中是道支修道中是觉支者。世尊何故先说觉支。后说道支耶。答曰。随顺言说次第法故。复次佛说则随顺。问者则易受。复次欲渐次增一支故。先说四法次说五七八法。复次欲渐出要法渐次增益故。

已总说助道法次第。今当一一别说觉支道支次第。何故先说念觉支。后乃至舍觉支耶。答曰。随顺言说次第法故。复次佛说则随顺问者则易受。尊者瞿沙说曰。已见谛人。以忆念先所得法力。能满足修觉支。是故佛先说念觉支。如经说。行人正观此法念现在前。不生愚惑。能满足修念觉支。以念力故。于法能分别选择筹量。能满足修择法觉支。以于法能选择分别筹量故。便行精进。能满足修精进觉支。已行精进故。便生不杂味喜。能满足修喜觉支。以喜故身心猗乐。能满足修猗觉支。以定猗乐故心定。能满足修定觉支。以心定故。离贪忧住舍故。能满足修舍觉支。问曰。何故世尊道支中。先说正见。后乃至正定耶。答曰。随顺言说次第法故。复次佛说则随顺问者则易受。尊者瞿沙说曰。已见谛者以正见故。能修道支如说。以正见故。能修道支。如说。以正见故。能生正觉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已说觉支道支次第。今当说地。何等地有几助道法。答曰。未至禅有三十六除喜。初禅有三十七。中间禅有三十五除喜正觉。第二禅有三十六除正觉。第三第四禅有三十五除喜正觉。无色中有三十二。除喜正觉正语正业正命。

已说地。今当说现在前时。何地几助道法一时现在前耶。答曰。依未至禅。有三十六一时现在前。则有三十三。除三念处。所以者何。以所缘各异故。尚不能起二何况多。初禅有三十七。则有三十四一时现在前。亦除三念处。禅中间有三十五。则有三十二。一时现在前。亦除三念处。如中间禅第三第四禅亦如是。第二禅有三十六。则有三十三一时现在前。亦除三念处。无色中三十二。则有二十九现在前。亦除三念处。

已说现在前。今当说同异相。若是觉支。亦是道支耶。答曰。或是觉支非道支。乃至广作四句。是觉支非道支者。喜猗舍觉支是也。是道支非觉支者。正觉正语正业正命是也。是觉支亦是道支者。除信诸余助道法是也。非觉支道支者信是也。问曰。何故喜立觉支耶。答曰。觉义是觉支义。喜随顺觉支。问曰。云何喜随顺觉支耶。答曰。若如实数数觉境界则生喜。若数数生喜。则如实觉境界。如人掘地得宝。得宝故更掘。更掘故复得。彼亦如是。问曰。何故喜不立道支耶。答曰。去义是道支义。喜不随顺去。问曰。何故喜不随顺去耶。答曰。若数数喜。则住不去。如人在道行。若数数止息。便欲住不去。彼亦如是。问曰。何故猗舍立觉支耶。答曰。觉义是觉支义。猗舍随顺觉支。问曰。云何猗舍随顺觉支耶。答曰。若于一切事得猗舍。则能如实觉境界。问曰。何故猗舍不立道支耶。答曰。去义是道支义。猗舍不随顺去。问曰。何故猗舍不随顺去耶。答曰。猗舍与去相违。如行住眠寤一向相违。彼亦如是。问曰。何故正觉立道支耶。答曰。去义是道支义。以正觉能发动正见出离生死故。如人以杖捶牛能有所至。彼亦如是。问曰。正觉何故不立觉支耶。答曰。正觉性发动觉支性寂静故。问曰。何故正语正业正命立道支耶。答曰。去义是道支义。正语业命。于道车为毂故。问曰。何故正语业命不立觉支耶。答曰。正语业命。是道支非道。复次正语业命是不相应无依无行无缘。觉支与此相违。问曰。信何故非觉支道支耶。答曰。始入法时。信势用胜故。已入法修觉支道支。复次出要法。有满足不满足。满足出要法者。有根力觉道相者是也。与此相违名不满足。若不满足出要法。有觉支相无道支相者立觉支。如喜猗舍。若无觉支相有道支相者立道支。如正觉正语业命。若满足出要法。有觉支道支相者。立觉支道支。如余觉支道支是也。若不满足出要法。无觉支道支相者。不立觉支道支。如信是也。

问曰。何故不立心为助道法耶。答曰。无助道分故。复次心于烦恼出要法中。俱有势用。助道法于出要法中。偏有势用。复次心缘总相别相。助道法唯缘总相。复次如烦恼。是数法非心。彼对治法亦尔。是数法非心。若作是说。心定故名定者。即是助道法中定也。

问曰。何故三根中。喜根立助道法。乐根舍根不立助道法耶。答曰。无助道相故不立助道分。复次助道法所行猛利。彼二根迟钝。所行不猛利。复次乐根为猗乐所覆蔽。舍根为行舍所覆蔽。是故不立助道法。

问曰。圣种何故不立助道法耶。答曰。亦有立者。如毗婆阇婆提说。有三十一助道法。问曰。我不问如是说者。答曰。助道法于在家出家人中。有二事胜。一期心胜。二受行胜。圣种于出家人中二事胜。一期心胜。二受行胜。于在家人中。有一事胜。谓期心胜非受行胜。如帝释坐众华座上。十二那由他婇女。而自围绕有六万作音乐者。名住圣种。但有期心而不受行。如频婆娑罗王等。须达长者等。亦复如是。若作是说。乐断是精进者。即是精进觉支。波伽罗那经说。云何念觉支。答曰。圣弟子观苦是苦。乃至观道是道。与不坏智相应。为菩提念数数念次第念常不忘不失。是说未知欲知根。复次若圣弟子。见生死是过患。见涅槃是胜妙。为菩提念。乃至广说。是说知根。阿罗汉观解脱心念。是说知已根。乃至舍觉支。说亦如是。云何正见。答曰。若圣弟子。观苦是苦。乃至观道是道。是观察分别。能取其相。觉明见慧。是说未知欲知根。若圣弟子。见生死是过患。见涅槃是胜妙。是观察分别。乃至广说。是说知根。阿罗汉观自心解脱。是观察分别。乃至广说。是说知已根。乃至正定说亦如是。

问曰。何故觉支中说为菩提念。道支中不说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欲现异文异说故。若以种种说庄严于文义则易解。复次欲现二门二略二初入法二影二俱通故。如觉支中说为菩提念。道支中说为菩提正见亦尔。如道支中不说为菩提正见。觉支中亦尔。复次先作是说。尽智无生智是菩提。修道中觉支势用胜。修道近尽智无生智。是故觉支中说为菩提非道支。经说为寂灭为离欲为涅槃故修不净观俱念觉支。乃至舍觉支。问曰。不净观是有漏。觉支是无漏。云何有漏无漏俱耶。尊者和须蜜说曰。先以不净观。令心随从调柔质直堪忍自在。次起觉支现在前。觉支后复起不净观。以觉支动不净观故。作如是说。而无有漏无漏俱者。佛经说。圣弟子一心摄耳听法。能断五盖。具足修七觉支。问曰。如定心能断结。非不定心。是意地非五识身。何故作如是说。一心摄耳听法。乃至广说。答曰。此说转转相生法。耳识次生善意识。善意识次生从闻生意。从闻生意次生从思生意。从思生意次生从修生意。以从修生意。而断烦恼。复次此说相续法。善意识与善耳识相续故。能断烦恼。而作是说。问曰。若无碍道。能断烦恼。不能满足修觉支。若解脱道。能满足修觉支。不能断烦恼。答曰。佛说相近法故。而作是说。诸法与念觉支相应。亦与择法觉支相应耶。答曰。或与念觉支相应。不与择法觉支相应。乃至广作四句。与念觉支相应非择法觉支者。是择法觉支。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与自体相应。一以二慧不得并生。二以前后不俱。三以一切诸法除其自体与余法作缘。与择法觉支相应非念觉支者。是念觉支。所以者何。以求故自体不与自体相应。如先说。与念觉支择法觉支相应者。诸法与念觉支择法觉支相应者。彼是何耶。答曰。与念觉支择法觉支俱聚中。俱除自体。诸余与念觉支择法觉支相应者。彼是何耶。谓八大地十善大地。若在有觉有观地。则有觉观及心非念觉支择法觉支相应者。诸余心心数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此中多说无漏心。更无余者。余有有漏心心数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作第四句。如念觉支。择法觉支念觉支念精进猗定舍觉支正方便正定。说亦如是。诸法与念觉支相应。亦与喜觉支相应耶。乃至广作四句。念觉支在一切地一切无漏心中。喜觉支在一切无漏心中。非在一切地。是故得作一中四句。与念觉支相应非喜觉支者。是喜觉支与念觉支相应聚中。喜觉支体。与念觉支相应。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与自体相应。如先说。余不与喜觉支相应。与念觉支相应法。彼是何耶。答曰。未至禅中间禅第三第四禅三无色中。与念觉支相应法。彼法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彼诸地中无喜故。与喜觉支相应。非念觉支相应者。

念觉支与喜觉支相应。喜觉支俱聚中。念觉支体。与喜觉支相应。不与念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与自体相应。如先说。与念觉支亦与喜觉支相应者。除念觉支相应者。所以者何。以其多故除之。及念觉支喜觉支俱聚中念觉支喜觉支自体。诸余心数。尽与二相应。彼是何耶。谓八大地。十善大地。有觉观地。则有觉观。及心不与念觉支喜觉支相应者。不与喜觉支相应念觉支。彼是何耶。谓未至中间第三第四禅三无色中念觉支体不与念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与自体相应。如先说。亦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彼诸地中无喜故。诸余心心数法者。此中尽说一切无漏心。更无余有余。有漏心心数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作第四句。如念觉支。喜觉支念觉支正见正觉亦如是。诸法与念觉支相应。亦与正念相应耶。答曰。如是。设与正念相应。亦与念觉支相应耶。答曰。如是。如念觉支择法精进猗定舍觉支正方便正念正定。说亦如是。诸法择法觉支相应。亦与正见相应耶。答曰。若法与正见相应。亦与择法觉支相应。颇法与择法觉支相应。非正见耶。答曰有。正见所不摄择法觉支相应法。彼是何耶。谓尽智无生智相应法。诸法精进觉支相应。亦与正方便相应耶。答曰。如是。若与正方便相应。亦与精进觉支相应耶。

答曰。如是。诸法与定觉支相应。亦与正定相应耶。答曰。如是。若与正定相应。亦与定觉支相应耶。答曰。如是诸法与喜觉支相应。亦与猗觉支相应耶。答曰。或与喜觉支相应。不与猗觉支相应。乃至应作四句。喜在一切无漏心中。不在。一切地中。猗在一切无漏心中。亦在一切地中。与喜觉支相应。非猗觉支相应者。猗觉支与喜觉支相应。喜觉支俱聚中。猗觉支体。与喜觉支相应。不与猗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与猗觉支相应。非喜觉支相应者。是喜觉支猗觉支俱聚中喜觉支体。与猗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余喜觉支不相应。猗觉支相应法彼是何耶。谓未至禅禅中间第三第四禅三无色中。猗觉支相应法。与猗觉支相应。非喜觉支。所以者何。彼地中无喜故。与喜觉支相应。亦与猗觉支相应者。除猗觉支及与猗觉支相应者。所以者何。以多故除之。与喜觉支猗觉支俱聚中者。除自体。诸余心心数法。俱与二相应。彼是何耶。谓九大地。九善大地。在有觉有观地。则有觉观。及心非喜觉支。亦非猗觉支相应者。喜觉支不相应猗觉支。彼是何耶。谓未至禅禅中间第三第四禅三无色中。猗觉支体。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彼地中无喜故。亦不与猗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诸余心心数法者。此中尽说一切无漏心。更无余有余有漏心心数法。亦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是等诸法。不与喜觉支相应。亦不与猗觉支相应。如喜觉支猗觉支。喜觉支舍觉支正方便正念正定。说亦如是。诸法与喜觉支相应。亦与正见相应耶。喜在一切无漏心中。不在一切地。正见在一切地不在一切无漏心中。是故得作大四句。与喜觉支相应非正见者。正见与喜觉支相应。喜觉支俱聚中正见体。与喜觉支相应。不与正见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余正见不相应喜觉支相应法。彼是何耶。初禅第二禅中。尽智无生智。俱聚中喜觉支相应法。不与正见相应。所以者何。是他聚故。与正见相应非喜觉支者。喜觉支与正见相应。正见俱聚中喜觉支体。与正见相应。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余喜觉支不相应。正见相应法。彼是何耶。谓未至禅禅中间第三第四禅三无色中正见相应法。不与喜觉支相应。彼地中无喜故。与喜觉支亦与正见相应者。除正见与喜觉支相应。除喜觉支与正见相应。诸余心心数法。彼是何耶。谓八大地。十善大地。在有觉有观地。则有觉观。及心不与喜觉支。亦不与正见相应者。正见不与喜觉支相应。彼是何耶。未至禅禅中间第三第四禅三无色中正见体。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彼地中无喜故。不与正见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喜觉支不与正见相应。彼是何耶。初禅第二禅尽智无生智俱中喜觉支体。不与正见相应。所以者何。是他聚集故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先说。余心心数法。彼是何耶。未至禅禅中间第三第四禅三无色中。尽智无生智。俱聚有漏心心数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喜觉支。正见喜觉支正觉正觉于正见。说亦如是。

云何世俗正见。云何世俗正智。问何故作此论。答曰。前论是此论所为根本。前论作如是说。云何为见。云何为智。云何为慧。而不作是论。云何世俗正见。云何世俗正智。以前论是此论所为根本。今欲广分别故。而作此论。复有说所以作论者。或有说意识相应善慧不尽是见性。如譬喻者说。彼是何耶。谓次五识生者。能起身口业者死时心。问曰。彼何故说次五识生者非见性耶。如五识不能分别彼次生。意识亦不能分别。何故能起身口业者非见性耶。答曰。见行内。彼行于外。何故死时心非见耶。答曰。见有势力。彼慧微劣。问曰。彼作是说。云何通佛经如是说。人欲死时。善心心数法。与正见俱。答曰。彼作是说。佛说死时前相续心非死时心。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一切意识相应有漏善慧尽是见性故。而作此论。

云何世俗正见。答曰。意识相应有漏善慧。彼是何耶。谓不净觉相应者。安那般那念念处与暖顶忍世第一法相应者。与禅无量解脱胜处一切处相应者。世俗正见。多于四大海水。此中略说粗者。云何世俗正智。答曰。意识相应有漏善慧。彼是何耶。答曰不净觉相应。乃至世俗正智。多于四大海水。及五识相应善慧。彼是何耶。善眼识相应。乃至善身识相应者。善眼识相应慧。何者是耶。答曰。如见父母佛辟支佛声闻及诸尊重处。生善眼识善耳识相应慧。何者是耶。答曰。如闻佛语及父母诸尊重处语。生善耳识。余善三识。非常人能起。唯除观抟食修行者。能起三善识。已说体性。今当说同异相。若是世俗正见。亦是世俗正智耶。答曰。若是世俗正见。亦是世俗正智。颇是世俗正智。非世俗正见耶。答曰有。五识相应善慧是也。世俗正见摄世俗正智世俗正智摄世俗正见耶。答曰。世俗正智摄世俗正见。非世俗正见摄世俗正智。不摄何等。谓五识相应善慧。

若成就世俗正见。亦成就世俗正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世俗正智。亦成就世俗正见耶。答曰。如是。谁成就世俗正见世俗正智耶。答曰。不断善根者。总而言之。是不断善根者。然有多少。或有但成就欲界善见智者。但成就色界者。或有但成就无色界者。或有成就欲色界者。或成就色无色界者。或有成就欲色无色界见智者。以是事故。总而言之。是不断善根者。然有多少。

若断世俗正见。亦断世俗正智耶。答曰。如是。若断世俗正智。亦断世俗正见耶。答曰。如是。谁断世俗正见正智耶。答曰。阿罗汉。总而言之。是阿罗汉。余人则有多少。若离无所有处欲。断八地正见正智。乃至离欲界欲。未离初禅欲。断一地正见正智。是故总而言之。是阿罗汉。余人则有多少。

问曰。何故名世俗耶。为以毁坏故言世俗耶。为以是贪立足处言世俗耶。若以毁坏言世俗者。无漏道亦毁坏。应是世俗。若以是贪立足处言世俗者。亦恚痴立足处。答曰。应作是说。以毁坏言世俗。问曰。若然者。无漏道亦毁坏。应是世俗。答曰。若毁坏增长于有无漏道虽毁坏不增长。于有令有损减。复次毁坏能令有相续生老病死相续。无漏道虽毁坏能断有不令生老病死相续。复次若毁坏是苦集道迹生老病死道迹。无漏道虽毁坏是灭苦集道迹灭生老病死道迹。复次若毁坏是身见。爱使所缘处是贪恚痴立足处。杂垢杂毒杂过杂滓坚在苦集性中者。是世俗。圣道与此相违。不名世俗。复次有说者。是贪立足处言世俗。问曰。若然者亦是恚痴立足处。答曰。若说是贪立足处亦是恚痴立足处。问曰。若世俗是毁坏耶。答曰。或是世俗非毁坏。乃至广作四句。是世俗非毁坏者。过去未来二漏。是毁坏非世俗者。现在道谛。是毁坏亦是世俗者。现在二漏。非毁坏亦非世俗者。过去未来道谛。一切无为法。经说长老式蜜提往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所言世俗者是何耶。佛告式蜜提。以毁坏故言世俗。复问。何等是毁坏。佛告式蜜提。眼入是毁坏。乃至意入是毁坏。问曰。世尊。何故说入是世俗耶。答曰。为受化者故。受化者应闻入是世俗乃得悟解故。佛说入是世俗。问曰。毁坏有何差别耶。答曰。毁者是刹那顷无常。坏是身坏时无常。复次毁是细无常。坏是粗无常。复次毁是内法无常。坏是外法无常。复次毁是众生数法。坏是非众生数法。

云何无漏见。云何无漏智。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前论是此论所为根本。前论作如是说。云何为见。云何为智。云何为慧。而不作是说。云何无漏见。云何无漏智。以前论是此论根本。今欲广分别故。而作此论。复次欲说近对治法故。先说云何世俗正见云何世俗正智。何法是其近对治。谓无漏见智。故作此论。云何无漏见。答曰。尽智无生智所不摄余无漏慧。彼是何耶。见道中八忍学八智无学正见。云何无漏智。答曰。除见道中诸忍。余无漏慧。彼是何耶。学无学八智是也。

已说体性。今当说同异相。诸无漏见。是无漏智耶。答曰。或是无漏见非无漏智。乃至广作四句。是无漏见非无漏智者。见道中诸忍是也。所以者何。彼有见相无有智相。是无漏智非无漏见者。尽智无生智是也。所以者何。彼是智相无有见相。是无漏见亦是无漏智者。除见道中诸忍尽智。无生智余无漏慧是也。彼是何耶。学八智无学正见是也。所以者何。彼是见相亦是智相。非无漏见非无漏智者。除上尔所事。若法已立名已称已说者除之。余未立名未称未说者。作第四句。彼是何耶。行阴作此四句。一切无漏慧。作三句。有见相智相者。余有相应不相应行阴四阴及无为法。作第四句。是名除上尔所事。摄亦如是。若成就无漏见。亦成就无漏智耶。答曰。若成就无漏智。亦成就无漏见。颇成就无漏见。非无漏智耶。答曰。有住苦法忍时。

问定理摄成就不说断。问曰。何故不说断耶。答曰。若说于文不烦。彼尊者迦旃延子。乃至不舍一刹那。而作文分别。若所说于文烦者。如四大海水。文义尽略说之。复次以垢故断。无漏法无垢故不断。问曰。若无漏法不断者。佛经云何通。如说。比丘汝若解筏喻法者。法尚应断。何况非法。答曰。断二种。一除爱断。二舍断。此中说舍断。无漏法虽无除爱断。而有舍断。以舍断故。而作是说。诸比丘。舍圣道尽漏。以念恩故。复数数起圣道现在前。而受种种身苦。谓头痛等苦。是故佛作是说。比丘当知。圣道所应作者。皆已作之。应舍此道入于涅槃。如人依筏渡河。以念恩故。犹顶戴肩负。他人语言。汝男子筏所应作皆已作之。汝今应舍随意而去。彼亦如是。

云何是法云何非法耶。答曰。内道言说是法。外道言说是非法。内道法随顺空。随顺无我。随顺涅槃。法尚应舍。何况外道言说。令有相续令生老病死相续者耶。复次善受持名句味身者是法。不善受持者是非法。善受持名句味身者尚舍。何况不善受持名句味身者。尊者瞿沙说曰。善受持阿含经者名法。不善受持者名非法。以增长生死故应舍。何况非法。尊者波奢说曰。正观是法。不正观是非法。正观法尚应舍。何况不正观法耶。复次惭愧是法。无惭愧是非法。三善根是法。三不善根是非法。四念处是法。四颠倒是非法。五根是法。五盖是非法。六念是法。六爱身是非法。七觉支是法。七使是非法。八道支是法。八邪支是非法。九次第定是法。九结是非法。十善业道是法。十不善业道是非法。如是等法尚应断。何况非法。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最新文章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古诗原文[挑错/...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