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标题

第六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来源:大悲咒讲解网作者:迦旃延子 造时间:2019-06-04 17:50:46
第六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使犍度十门品第四之七问曰。苦集灭道有何相。尊者波奢说曰。逼切相是苦相。有相是集相。寂静相是灭相。乘相是道相。尊者和须蜜说曰。转相是苦相。能转相是集相。止相是灭相。住转相是道相。复次转有身是苦相。能转有身是集相。转有身尽是灭相。往转有身是道相。尊者佛陀提婆说曰。物体作谛。名五取

第六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使犍度十门品第四之七

问曰。苦集灭道有何相。尊者波奢说曰。逼切相是苦相。有相是集相。寂静相是灭相。乘相是道相。尊者和须蜜说曰。转相是苦相。能转相是集相。止相是灭相。住转相是道相。复次转有身是苦相。能转有身是集相。转有身尽是灭相。往转有身是道相。尊者佛陀提婆说曰。物体作谛。名五取阴。体如热铁。久共火合。与火同色。三苦与五取阴合。亦复如是。是苦谛苦。从烦恼生业。能回转。是集谛。烦恼业坏。更不受有。是灭谛。修戒修定。以慧观生灭。能断有因。是道谛。佛经说偈。

一谛无有二众生于此疑

种种说诸谛不说有沙门

问曰。有四谛。何故说一谛。尊者波奢说曰。一谛者谓苦谛。无第二苦谛。一集谛无第二集谛。一灭谛无第二灭谛。一道谛无第二道谛。复次一谛者谓灭谛。为对种种解脱故。外道计种种解脱。无身解脱。无边意解脱。净聚解脱。世俗解脱。无身解脱是空处。无边意解脱是识处。净聚解脱是无所有处。世俗解脱是非想非非想处。佛作是说。此是受身处。非是解脱。真解脱者。唯一灭尽涅槃。复次一谛者谓道谛。为对种种道故。外道计多种道。谓不食道。卧灰上道。事日月道。食风食果道。裸形道。卧刺蕀道。着弊衣道。佛作是说。此非是道。此是邪道。非善人所依道。真实道者。谓八圣道。复次一谛者谓灭谛。以能尽身苦故。一谛谓道谛。能尽恶道苦故。

佛经说二谛。谓世谛第一义谛。问曰。云何是世谛。云何是第一义谛耶。答曰。或有说者。二谛是世谛谓苦谛。集谛。所以者何。世法在此二谛中故。如男女行来现在所作事。悉在彼中。二谛是第一义谛。谓灭谛道谛。复有说者。三谛是世谛。谓苦集灭谛。所以者何。灭谛佛说是假名彼岸城故。一谛是第一义谛谓道谛。复有说者。道谛亦是世谛。所以者何。佛说道谛。亦是假名。如沙门婆罗门。评曰。应作是说。四谛亦是世谛。亦是第一义谛。苦集谛是世谛者。如先所说。第一义谛者。如苦空无常无我因集有缘是也。灭谛说是世谛者。佛说灭谛。如城如园林。第一义谛者。尽止妙离。道谛是世谛者。佛说道谛如筏如石如山如华如水如梯如楼观。第一义谛者。道如迹乘。若作是说。四谛尽是世谛。第一义谛者。则一切法。尽有世谛第一义谛。世谛摄十八界十二入五阴。第一义谛。亦摄十八界十二入五阴。问曰。世谛中。为有第一义谛不。若有第一义谛者。便是第一义谛。无有世谛。若无者。亦是一谛。谓第一义谛。答曰。应作是说。世谛中。有第一义谛。若世谛中。无第一义谛者。如来说二谛。则不如其实。以如来说二谛。如其实故。世谛中应有第一义谛。问曰。若然者。便有一谛。谓第一义谛。答曰。如是唯有一谛。谓第一义谛。问曰。若然者。佛何故说二谛。答曰。以事故。不以体分。唯有一谛谓第一义谛。以事故而有差别。若以事故。名为世谛。不以此事名第一义谛。若以事故。名第一义谛。不以此事名为世谛。犹如一受。有四缘性。谓因次第境界威势缘。若因事故。名为因缘。不以此事故。乃至名威势缘。若以事故。名威势缘。不以此事故。乃至名因缘。又一受有六因性。谓相应共生相似一切遍报所作因。若以事故。名相应因。不以此事。乃至名所作因。若以事故。名所作因。不以此事。乃至名相应因彼亦如是。问曰。世谛第一义谛。为可得施设别体不。杂合耶。答曰。可得尊者和须蜜说曰。名是世谛。名所显义。是第一义谛。复次随顺世间所说名。是世谛。随顺贤圣所说名。是第一义谛。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说众生。如其所念相应之言。是名世谛。若说缘起等法如其所念相应之言。是名第一义谛。尊者陀罗达多说曰。世谛体相。是名苦集谛少分。

佛经说。婆罗门梵志有三谛。是婆罗门梵志谛。云何为三。婆罗门梵志。作如是说。不应害众生。如是说者。此言是实。是名婆罗门梵志初谛。婆罗门梵志。复作是说。我非彼所有。彼非我所有。如是说者。此言是实。是名婆罗门梵志第二谛。婆罗门梵志。复作是说。所有集法。皆是灭法。如是说者。此言是实。是名婆罗门梵志第三谛。问曰。此中何者是婆罗门。何者是谛。答曰。佛法外道。是婆罗门。向所说三谛。是名谛。余悉非谛。不害众生者。不杀一切众生。我非彼所有彼非我所有者。我不属彼。彼不属我。所有集法悉是灭法者。所有生法。皆当归灭。复有说者。此佛法内。名婆罗门谛者。向所说三谛。佛为对外道故说此经。外道自言是婆罗门。而逼切他。所以者何。为祠祀故。杀牛羊水牛及余种种众生。佛作是说。若逼切众生。不名婆罗门。实义婆罗门者。谓不恼害一切众生。外道自言。是婆罗门。为天女色故。而修梵行。佛作是说。婆罗门者。不应为天女色而修梵行。实义婆罗门。不为女色。不为居家。无所染着。外道自言。是婆罗门。而贪着断常见。佛作是说。婆罗门者。不应贪着断常。若知集法即是灭法。是实义婆罗门。复次此经说。三解脱门方便。不害一切众生。是空解脱门方便。我非彼所有彼非我所有。是说无作解脱门方便。所有集法悉是灭法。是说无相解脱门方便。如三解脱门。三三昧。三种身。三学。三修。三净说亦如是。

佛经说比丘当知。观察四方者是四谛。问曰。世尊何故说方名谛。答曰。为教化故。受化者应闻谛以方名说然后悟解。如余经中说。佛为受化者。说解脱门名方。受化者应闻解脱门以方名说。佛便以方名说解脱门。彼亦如是。问曰。四谛四方。有何相似。答曰。俱是法。方亦有四。谛亦有四。问曰。何方与何谛相似。答曰。东方当知如苦谛。西方如集谛。如行者见谛时。前见苦谛。后见集谛。复有说者。东方是集谛。西方是苦谛。是因果法。前因后果故。南方如道谛。所以者何。道谛是福田故。北方如灭谛。灭谛无有上故。

佛经说慧根当知在四谛中。问曰。为以摄故言在中。为以缘故言在中。若以摄故言在中者。慧根不摄四谛。四谛不摄慧根。若以缘者。慧能缘一切法。答曰。应作是说。不以摄故。亦不以缘故。言在中。以慧根分别谛时。势用最胜。说言在中。如信根于四不坏。信势用胜故。佛作是说。信根当知。在四不坏中。如精进根。于四正断中。势用胜故。佛作是说。精进根当知在四正断中。念根于四念处。势用胜故。佛作是说。念根当知在四念处中。定根于四禅中。势用胜故。佛作是说。定根当知在四禅中。复有说者。以缘故作如是说。问曰。若然者慧缘一切法。答曰。此中说缘有漏无漏慧。缘虚空非数灭慧。一向有漏故说缘。

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诸长老当知。所有一切善法。皆从四谛生。四谛所摄。在四谛中。问曰。如三谛是有为。能生善法可尔。灭谛是无为。云何能生善法耶。答曰。虽不能生善法。能摄善法。复次生有二种。一有善法。二生善法。灭谛虽不生善法。而是有善法。复次此中说得生。灭谛虽不生善法。而灭谛得善法生。尊者波奢说曰。此中说忍及知缘在缘中。苦忍苦智。道谛所摄。缘在苦谛。集忍集智。道谛所摄。缘在集谛。灭忍灭智。道谛所摄。缘在灭谛。道忍道智。道谛所摄。缘在道谛。

佛经说如来等正觉。随宜说法。皆为拔济众生令在胜处。亦为分别显现解说四圣谛法。云何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问曰。何故言拔济。答曰。自拔济非以他修道故名拔济。何以知之。答曰。经说。有婆罗门。名度得迦。往诣佛所。而说是偈。

今见婆罗门现行在人间

我今礼遍眼愿脱我狐疑

问曰。此偈为说何事。答曰。彼婆罗门。其性懒堕。欲令他人修道断烦恼。是故向佛。作如是爱语。汝实是天。而生人间。愿见矜愍。汝为我故。而修圣道。断我烦恼。佛即说此偈。

我无自在力能断汝狐疑

汝见胜法时乃得度大流

佛作是说。婆罗门当知。有他人修道自断烦恼。若当他人修道自断烦恼者。我初在菩提树下修道之时。一切众生烦恼应断。所以者何。我有大悲心。普及一切众生故。但他人修道。自断烦恼。无有是事。若自修道。自断烦恼。可有是事。犹如他人服药自除其病。无有是事。若自服药。自除其病。斯有是事。是故自拔济。名为拔济。不以他修道故。而得拔济。复次言拔济者。如高山崄谷是可畏处。凡夫法亦如是。平坦地无可畏处。圣法亦如是。能拔凡夫高山崄谷可畏之处。安置圣法平坦之地无可畏处。故言拔济。复次等入正法中故言拔济。等者是世第一法。入正法中者。是苦法忍。问曰。何故说谛名拔济。说阴界入。不名拔济耶。答曰。以观谛时。得正决定。能得果。离欲尽漏。复次说谛是胜说。亦为胜受化者说。以近生法。身近得谛故说。界为初行者说。入为已行者说。阴为久行者。

问曰。言圣谛者。为以善圣故言圣。为以无漏圣故言圣。为以圣人成就故言圣。若以善圣言圣谛者。二是善谓灭道。二有二种谓苦集。若以无漏圣言圣谛者。二谛是有漏。二谛是无漏。若以圣人成就言圣谛者。非圣亦成就如说谁成就苦集谛。答曰。一切众生。答曰应作是说。圣人成就故言圣。问曰。若然者非圣亦成就谛。答曰。言成就者。成就四谛。凡夫虽成就谛。不具四谛。问曰。圣人亦有不具成就四谛者。如具缚人。入见道。苦法忍现在前。答曰。以时少故。若苦法智生具成就四。复次圣人中有具成就四谛者。凡夫中乃至无有一人具成就四谛者。尊者僧伽婆修说曰。佛在世时。凡夫圣人。共论此事。凡夫人作如是说。诸行是常乐我净。圣人作如是说诸行是无常苦空无我。凡夫人言我所说是实。圣人亦言我所说是实。以是事故。共诣佛所。佛作是言。圣所说是实。所以者何。圣谛是圣人所知见法。是故名圣谛。复次若身中有圣法印者。彼所有谛。名为圣谛。复次若得圣戒。名为圣人。彼所有谛。名为圣谛。复次若得圣慧。名为圣人。彼所有谛。名为圣谛。复次若得圣舍摩他毗婆舍那。名为圣人。广说如上。复次若得圣财。名为圣人。广说如上。复次若得圣觉支。名为圣人。广说如上。复次若得圣胎名为圣人。广说如上。

云何苦圣谛。佛经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不爱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说五取阴是苦。生相故是生苦。住变异相故是老苦。逼切相故是病苦。尽相故是死苦。不爱相共会故是不爱会苦。相别离故是爱别离苦。不得自在故是求不得苦。如是等诸苦。皆是有漏五取阴所摄。是故略而言之五取阴苦。复次生是一切苦。立足处一切苦因故名生苦。坏可爱盛年故是老苦。坏不爱无病故是病苦。坏不爱命故是死苦。共不可爱境界会故是不爱会苦。与可爱境界别离故是爱别离苦。一切意所念不果故是求不得苦。如是等诸苦。是有漏取阴所摄。故作是说。略说五取阴是苦。问曰。五取阴是广苦。何故言略说五取阴是苦。答曰。五取阴广亦是苦。略亦是苦。住五取阴。多诸过患。说不可尽。是故佛说略而言之。五取阴是苦。犹如有人。多诸过恶。人作是言。此人过恶。不可具说。略而言之。多过恶人。彼亦如是。问曰。阴中为有乐不耶。若阴中有乐者。何以不言乐谛。但言苦谛。若无者。佛经云何通。如说摩诃男。若色一向是苦无乐。不能生喜乐意。众生则更无余因。能令众生起于爱心。摩诃男色非一向苦故。众生于中起染爱心。乃至识亦如是。又如说三受各有定体。不相杂合。谓苦乐不苦不乐。又如说以所须具。能修于道。以道能到涅槃。以道乐能得涅槃乐。答曰。应作是说。阴中有乐。而乐少苦多。乐法少。苦法多。以乐少故。说在苦分中。譬如毒瓶。一渧蜜堕中。不以一渧蜜故名为蜜瓶。以毒多故名为毒瓶。彼亦如是。复有说者。阴中无乐。以是事故名为苦谛不名乐谛。

问曰。若然者佛经云何通。答曰。受上苦时。于中苦作乐想。受中苦时。于下苦作乐想。受地狱苦时。以畜生苦作乐想。受畜生苦时。以饿鬼苦作乐想。受饿鬼苦时。以人苦作乐想。受人苦时。以天苦作乐想。复有说者。如世人所言。阴中有乐。世人饥得饮食。寒时得温。疲时得乘热时得凉。作如是说。我今得乐。如圣人言。阴中无乐。圣人观阿鼻地狱阴界入。如热铁丸。乃至观有顶阴界入。亦如热铁丸。

云何苦集圣谛。佛经说生后有爱及喜心俱爱处处喜爱。是名苦集圣谛。问曰。世尊何故舍诸有漏法。但说爱是集谛。非余法耶。答曰。施设集谛。爱增益势用胜。是故佛唯说爱是集谛。非余有漏法。如思于造作法增益势用胜故。佛于一切相应不相应法中。说思是行阴。彼亦如是。复次以爱是过去未来现在苦因根本出处起处因故。复次以爱数数生苦势用胜故。如偈说。

如树不拔根虽断而复生

不拔爱使本数数还受苦

复次爱能润泽。亦能烧害。犹如热油渧人身上亦润亦烧。彼亦如是。复次以爱能起受生死尸鬼故。譬如有水处能起死尸鬼。如是有爱水处。能起受生死尸鬼。复次以爱故。爱畜众生数非众生数物。众生以爱故。畜众生数物。谓妻子奴婢。及诸僮仆。象马牛羊等。众生数物。众生以爱故。畜非众生数物。谓宫殿屋舍。种种财宝。及种种谷麦。复次众生以爱故。长养男身女身。众生以爱故。如法供养父母妻子奴婢及诸亲属知识。如鸟以爱故。于一谷中。接取诸虫。于一谷中。自养其子。复次以爱欲故。得未来有身。以欲故追求故得。复次以爱润故。令生死不萎枯。譬如药果树木。以水润故。而不萎枯。彼亦如是。复次以爱润故。后有牙生。以爱故父母精气。在母胎中。为揵闼婆作所依。复次如爱行所依所缘故而生。余烦恼行所依所缘亦生。如大鱼去处小鱼亦随。彼亦如是。以是事故。说爱众生烦恼王。复次若身中有爱着。余烦恼亦着。如衣腻尘垢亦着。彼亦如是。复次若身中有爱水。诸烦恼则乐着此身。譬如有水处鱼等水性则生乐着。彼亦如是。复次爱如碱水难可止足。犹如渴人饮于碱水。饮已转渴。如是未离欲众生得于境界。转生渴爱。复次以爱故。别异众生能令合会。如以水故能令别异土沙而得合会。彼亦如是。复次以爱故。能令众生善根不熟。亦作润湿。令自身相着。譬如蝇着酥油蜜湿草之上则不能飞腾虚空。彼亦如是。复次爱因时所行异。果时所行异。因时所行如亲爱。果时所行如怨家。犹如商人入海与罗刹交。初所行异。后所行异。初作是言。善来贤善。善来大仙愿为我等作主。乃至广说。后若交会。得其意时。掷铁城中。食其血肉。唯有余骨。爱亦如是。因时所行犹如亲爱。果时所行犹如怨家。众生以爱故。造诸恶业。堕恶趣中。受无量苦。复次爱说是受生因。如说业是取生因。爱是受生因。复次爱难断难却。此中应说喻。如有人。为二罗刹所持。一作母形。二作怨形。作母形者。难除难却。作怨形者。易除易却。如是未离欲众生。为二结所因。谓恚结。爱结。恚结易断易却。爱结难断难却。复次以爱结数数微细行。爱行时微细。难可识知。譬如旋师所用利器。有所截断。微细难觉。彼亦如是。复次以爱在三有枝中。初生是爱。增广是取。前次第灭是无明。复次佛经说。爱是前导。如说阿难当知。缘爱故有追求。缘追求故得。缘得故分处。缘分处故生偏爱。缘偏爱故生贪着。缘贪着故生悭。缘悭故受不舍。缘受不舍故生守护。缘守护持刀执杖。生种种斗诤。欺诳妄语。生余种种恶不善法。复次以爱于八处染污定势用胜故。如说味初禅。住时亦味。起时亦味。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亦如是。复次佛说爱如缚。如偈说爱系缚众生。如绳系飞鸟。乃至广说。复次佛说爱如网。如说我说爱如网如枝。复次佛说爱是广。如说广无过于爱渴。复次爱说如河。如说比丘当知。三河者谓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次爱难断难过难除故。复次爱多诸过患故。复次以爱故。有界差别地差别种差别。能生一切烦恼。以如是等事故。佛经说爱是集谛。非余有漏法。

云何苦灭圣谛。答曰。佛经说生后有爱。及喜心俱爱。处处喜爱。已吐已舍尽无余。是名苦灭圣谛。问曰。集亦灭。何故但说苦灭圣谛。不说集灭圣谛。答曰。应说集灭圣谛。亦应说苦灭圣谛。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若说苦灭。当知已说集灭。所以者何。苦外更无有集若说苦灭当知已说集灭。复次若说苦灭。受化者。则生喜心。言是灭妙好能灭此弊恶。苦集法不尔。以如是等事故。但说苦灭。不说集灭。

云何苦灭道圣谛。答曰。佛经说八圣道是也。正见乃至正定。问曰。此亦是集灭道不。但是苦灭道。何故但说苦灭道。不说集灭道耶。答曰。如说苦灭道圣谛。亦应说集灭道圣谛。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若说苦灭道圣谛。当知已说集灭道圣谛。所以者何。苦外更无集故。复次若说苦灭道圣谛。受化者则生喜心。言是道妙好能灭此弊恶。苦集法不尔。复次欲现道力令苦不生故。设有人问道。汝能令因非因果非果耶。彼当答言不能。但能令生苦因缘者不生。复次为止诽谤道故。若人年七岁八岁。得阿罗汉道。后寿百年。于其中间身受无量诸苦。如是四百四病等。世人见之。而作是言。此人有道。为无所益。受苦若此。佛作是言。道已于此人。大有所作。此人若身坏命终。更不受诸苦。以如是等事故。说苦灭道圣谛。不说集灭道圣谛。

问曰。世尊何故先说苦谛。乃至后说道谛。答曰。欲令文义随顺故若先说苦谛。后乃至说道谛。则文义随顺。复次若如是说谛。则说者亦易。受者亦易。复次此诸法。或以起处得名。或以随义得名。或以见时得名。以起处得名者。如念处禅无色定等行者。先修身念处。佛先说身念处。后乃至说法念处禅无色定。广说亦尔。随义得名者。如正断神足根力觉道等。见时得名者。如四圣谛行者。先见苦谛。佛先说苦谛。后乃至见道谛。佛后说道谛。问曰。此中因论生论。行者何故先见苦谛。后乃至见道谛。答曰。以粗细故。四谛中苦谛最粗。以苦粗故。行者先见三谛。细故行者后见。如索迦人蛇摩那人兜佉罗人学射之时。先射簸箕草人湿泥团等。箭矢无不着。后渐更学。乃至射一毛。彼亦如是。问曰。应先因后果何故行者先见苦果。后见集因。答曰。先见苦。后断集。是随顺法。云何知苦随顺断集耶。答曰。如树先断其枝后拔根易。如生死树。先知苦枝。后拔集根则易。问曰。道在前灭在后。何故行者先证灭。后修道。答曰。先灭修道。是则随顺。若当先修道后证灭者。不知此道为是谁道。若先证灭后修道者。乃知此道是灭道如人问他示我道处。他人问言。为问至何处道。答言欲至城道。他人答言。此道即是。如彼以城示道。则得随顺。此亦如是。以灭示道。则得随顺。复次行者先以道断缘三谛愚。后起缘道现在前断缘道愚。如人于他面无疑。于自面有疑。若以明镜。照自面像。疑心则除。彼亦如是。复次缘苦愚持缘集愚。缘集愚持缘灭愚。缘灭愚持缘道愚。不得不除缘苦愚。除缘集愚。不得不除缘集愚除缘灭愚。不得不除缘灭愚。除缘道愚。如持生亦如是。复次观苦观能生观集观。观集观能生观灭观。观灭观能生观道观。不可不生观苦观。乃至能生观道观复次观苦观是集观因。是根本是出处是所作。是缘是起处。集观是灭观因。等灭观是道观因等。不可不生观苦观。乃至生观道观。复次观苦观是观集观。方便是门是所依。乃至灭观是观道观。方便是门是所依。余广说如上。复次观苦观。是观集观所依处立足处。乃至观灭观。是观道观所依处立足处。余广说如上。尊者波奢说曰行者先知五取阴如痈。后求其因知集是因。何处能除此因。灭处能除。唯能灭耶。道能灭之。如身体细软之人。色生痈疮受大苦恼。作如是念。此疮何由而生。知从风冷热生。何处能令无此。谓无病处。谁能除此。谓若涂若熟若破。彼亦如是。复次行者知此五取阴是过患。谁是其因。集是其因。何处得除。灭处得除。谁能除之。道能除之。如人有子。作贼行恶。亲近恶友。彼人作是念。谁令我子。作如是恶。知亲恶友。谁能除制。知是善友。彼亦如是。

彼见苦时。先见欲界苦。后见色无色界苦。问曰。何故行者先见欲界苦后见色无色界苦耶。答曰。以粗细故。欲界苦粗。色无色界苦细。行者先见欲界粗苦。后见色无色界细苦。问曰。若然者色界苦粗。无色界苦细。何故一时见耶。答曰。以与此身俱不俱故。欲界苦与身俱。色无色界苦。虽有粗细而不与此身俱。故一时见。复次欲界苦。属我是我有。色无色界苦。不属我。不是我有。是故俱见。复次欲界苦。苦痛逼切。如负重担。是以先见色无色界苦。非苦痛逼切。如重担故。是以俱见。复次欲界苦。是近故先见。色无色界苦。是远故俱见。如近远俱不俱。此身他身说亦如是。问曰。行者于色无色界苦为现见不。答曰。现见有二种。一离欲现见。二自身现见。行者于欲界苦。有二种现见。谓自身现见。离欲现见。于色无色界苦。虽有离欲现见。而无自身现见。譬如贾客。有财两担。一自身担。二使他担。于自身担者。有二种现见。一知财现见。二知重现见。于他担者。有一种现见。谓知财现见。复次见欲界苦。是善不善无记。是以先见。色无色界苦。是善无记。是故俱见。复次行者成就欲界凡夫性。是以先见。不成就色无色界凡夫性。是故俱见。复次诽谤时。先谤无欲界苦。是以先于欲界苦生信。后诽谤色无色界苦。是以后生信。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古诗原文[挑错/...

最新文章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古诗原文[挑错/...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