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标题

第二十五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来源:大悲咒讲解网作者:迦旃延子 造时间:2019-06-04 17:50:19
第二十五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爱敬品第四之四世尊说无学成就戒身。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中说无学成就戒身。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佛经是此论根本。今欲广解佛经故而作此论。复次所以作论者。先说有余身涅槃界无余身涅槃界。涅槃当言学无学非学非无学。如此皆说无为阿罗汉果。今说有为阿罗汉果

第二十五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杂揵度爱敬品第四之四

世尊说无学成就戒身。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中说无学成就戒身。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佛经是此论根本。今欲广解佛经故而作此论。复次所以作论者。先说有余身涅槃界无余身涅槃界。涅槃当言学无学非学非无学。如此皆说无为阿罗汉果。今说有为阿罗汉果故而作此论。云何无学戒身。答曰。无学身戒口戒及净命。如余处无学支中说。正业即是此中无学身戒。正语即是口戒。正命是净命。问曰。如身口戒外更无净命。云何立此三名耶。答曰。以净不净相对故。而立三名。七不善业。从贪嗔痴生。从贪生者。是名邪命。从嗔痴生者。身业是邪业。口业是邪语。从贪生者。不复更作。是正命从嗔痴生。不复更作。身业是正业。口业是正语。复有说者。或有为命故。或以游戏故。或以怨心故。起七不善业。若为命故。是名邪命。若不为命。起身业是邪业起口业是邪语复有说者。或有为命故。行于种种医方咒术。或有为余事故。余如前说。复有说者。或为四种爱故。行诸恶行。或为余事者。若为四种爱。行诸恶行。是名邪命。余如前说。复有说者。若行谄诳等五事。是名邪命。若为余事。余如前说。复有说者。或有遮罪。或有性罪。若作遮罪。是名邪命。若作性罪。余如前说。所以者何。遮罪难除者故。复有说者。有根本不善业。有方便不善业。若行方便不善业。是名邪命。若行根本不善业。余如前说。所以者何以方便业难除者故。与上所说相违。是名正命。无学成就戒身。乃至广说。问曰。如学非学非无学。亦成就戒身。何以但说无学耶。答曰。或有说者。此是如来教化有余略胜之说。复有说者。说最胜义故。所以者何。若以法而言则无学法胜。若以人而言则无学人胜。广说如上。无学法胜学法。复有说者。世尊或称誉叹说最胜弟子。或称中者。或称下者。称最胜者。如偈说。

阿罗汉最乐以无渴爱故

亦断于我慢坏裂无明网

称中者如赞七善人。经中所说。称下者如池喻经说。此中唯说称誉赞说最胜弟子。问曰。云何是尸罗义耶。答曰。冷义是尸罗义。所以者何。破戒能令身心热。持戒能令身心冷。复有说者。学习义是尸罗义。所以者何。数数修习善福故。

云何无学定身。答曰。无学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问曰。定体是一。云何说三耶。答曰。以三事故说三。一以对治。二以期心。三以境界。以对治故说空。空是我见近对治法。问曰。身见有二种。一行于我。二行我所。空有二种。一行于空。二行无我。此行与彼何行作近对治耶。答曰。无我行。对于我见。空行对我所见。复次无我行对五我见。空行对十五我所见。复次无我行对己见。空行对己所见。复次无我行对我亲爱。空行对我所亲爱。复次阴非是我。是无我行。阴中无我是空行。复次眼入非我。是无我行。眼入中无我是空行。乃至意入说亦如是。复次性空是无我行。无所行是空行。以期心故说无愿。无愿者不愿于有。问曰。若以期心。不愿于有。名无愿者。亦期心不愿圣道。而言无愿耶。答曰。期心不愿于阴。而圣道依阴。期心不愿于世。而圣道在世。期心不愿于苦。而圣道依苦。期心不愿增长。而圣道依于增长。问曰。若然者。圣人何以修道耶。答曰。欲至涅槃故。所以者何。圣人观察。除于圣道。更无有法能至涅槃。是以修道。以境界故说无相。无相者。无十相。无十相故言无相。十相者。谓色声香味触男女三有为相。涅槃无如是相。而彼定缘之。复次阴是有相。彼定缘阴不生。复次前后法是有相。彼定缘无前后复次若法有上中下。是名有相。彼定缘无上中下。复有说者。以行故说三。彼空定行于二行。谓空无我行。无愿定行于十行。谓苦无常行。集谛四行道谛四行无相定行于四行。谓灭谛四行。复有说者。以对治故说三。空行是我见近。对治。无愿是戒取近对治。无相是痴近对治。

云何无学慧身。答曰。若智若见。若明若觉。若现观。乃至广说。评曰。此说可尔。但此中说正慧身。不说分别慧身。此文应如是说。云何无学慧身。答曰。尽智无生智不摄无学慧是也。云何无学解脱身。答曰。无学正观相应解脱。此解脱是大地。是尽智无生智。无学正见相应解脱。

云何无学解脱知见身。答曰。尽智无生智是也。问曰。何故说尽智无生智是无学解脱知见身耶。答曰。以是解脱人身中生故。

问曰。无学慧身。无学解脱。知见身。有何差别。答曰。无学苦智集智。是无学慧身。所以者何。此二智缘缚法故。无学灭智道智。是无学解脱知见身。所以者何。缘无缚法故。复次无学苦智集智灭智。是无学慧身。所以者何。此三智缘于解脱。不缘缘解脱。无漏智无学道智。是无学解脱知见身。所以者何。此道智缘于解脱。亦缘缘解脱无漏智解脱有二种。谓有为解脱。无为解脱。有为者苦集智所缘。无为者灭智所缘。智解脱无漏见。是道智所缘。是故道智是无学解脱知见身。以道智缘三智故。复有说者。慧或对治邪慧。或对治无知。若对治邪慧。是无学慧身。若对治无知。是无学解脱知见身。如邪慧无知。利钝愚智亦如是。戒身在六地。谓未至中间根本四禅。余身在九地。问曰。佛辟支佛声闻。此五种身。为有差别不耶。答曰。若以地以体。则无差别。若以根者。则有差别。利根者说胜。中根者说中。下根者说下。如佛告诸比丘。一究竟非众究竟。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一究竟。非众究竟。佛经虽说一究竟。而不分别。为以发心故言究竟。为以事成故言究竟。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诸佛经所不说者今欲说故而作此论。

问曰。究竟有二。何以世尊唯说一耶。尊者波奢答曰。一究竟谓发心究竟无二发心究竟一事成究竟。无二事成就究竟。世尊亦说一谛。无有二谛。谓一苦谛。无第二苦谛。乃至一道谛。无第二道谛。复有说者。唯一究竟。无二究竟。谓事成究竟。发心究竟者。皆为事成故发心。复有说者。诸外道等。各各自于所行法中。生究竟想。佛作是说。唯善说法中。有究竟法。恶说法中。无究竟法。复有说者。此中不说第一究竟。但欲说诸外道过失。诸外道等。断见者非于常见。常见者非于断见。佛作是言。若常见者是究竟。断见应非。若断见者是究竟。常见应非。然常断俱非究竟法。是故欲说外道过故说一究竟。非众究竟。

如说一究竟非众究竟。乃至广说。究竟名为何法。答曰。世尊或说道究竟。或说涅槃究竟。云何说道究竟。如偈说。

若不知道是聪明慢未到究竟

不调而死

不知道者。谓不见八道也。是聪明慢者。外道愚小自谓聪明。而生憍慢未到究竟者。虽复发意。不到究竟。不调而死者。如有烦恼而生有烦恼而死。如偈说道究竟。云何涅槃究竟。如偈说。

到究竟无畏无说亦无悔

能尽于有箭此身是后边

到究竟者。究竟有二种。一发心究竟。二成事究竟。是到第一事成究竟也。无畏者。善修空三昧。深解缘起法故。不畏恶道及生死苦。无说者不如诸外道说邪智邪见无义之言也。无悔者善除戒取生毕竟智故。能尽于有箭者。以善修圣道。能令有爱已尽永灭寂静住不流法中。此身是后边者。已尽其因故更不生。更不生故。此身是后边也。

此是最究竟无上寂灭道

能尽一切相出要到不死

此是最究竟者。说事成究竟也。寂灭者离三火故。道者智所立处。无上者无所依故。能尽一切相者。显现断一切业断一切烦恼相。出要者除诸烦恼。得清净故。到不死者毕竟到不灭法故。

如数目揵连婆罗门。往至佛所而白佛言。沙门瞿昙所化弟子。一切尽到究竟耶。世尊告言。婆罗门此事不定。或有到者有不到者。此中说涅槃是事成究竟有发心有发心究竟。有事成有事成究竟。云何发心究竟。乃至事成究竟。答曰。或有说者。世俗道是名发心非究竟。圣道名发心亦名究竟。世俗道所断是名事成不名究竟。无漏道所断。是名事成亦名究竟复有说者。果中间道。是名发心不名究竟。根本沙门果道。是名发心亦名究竟。果中间道所断。是名事成不名究竟。根本果道所断。是名事成亦名究竟。复有说者。学道是名发心不名究竟。无学道。是名发心亦名究竟。学道所断。是名事成不名究竟。无学道所断。是名事成亦名究竟。

如世尊说。有诸外道梵志。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中说。有诸外道梵志。作如是论。我断诸取。乃至广说。佛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诸佛经中所不说者。今阿毗昙尽欲说故而作此论。

此中问三事。一问诸外道实不断诸取。何以佛说诸外道言断诸取。二问如诸外道不施设断诸取。何以言诸外道施设断欲取戒取见取。三问如诸外道施设断欲取戒取见取。不施设断我取。于此三种问中。尊者迦旃延子。先答中者。问曰。如诸外道。不断诸取。何以言断欲取戒见取。乃至广说。答曰。或有说者。此是世尊小小说法之言。此言应当违逆。不应随顺。所以者何。世尊说法。不以无因缘。亦不以少因缘。诸佛所说。尽有因缘。非无因缘。尽有所为。非无所为。尽有所化。非无所化。若他人无缘者。佛终不说。复有说者。世尊现少分断故。作如是说。此言亦应违逆。不应随顺。所以者何。如凡夫人。断欲界戒取见取。乃至断无所有处戒取见取。凡夫亦断初禅地我取。乃至断无所有处我取。是故此言亦不中用。然佛世尊。广说诸法。乃至广说此说。是真实义。佛未出世时。外道异学。得名誉利养。后佛出世。蔽于外道。犹如日光蔽于荧火。外道弟子。归伏世尊。外道利养。转转减少。时诸外道。尽集一处。而共议言。沙门瞿昙。未出世时。世间所有名誉利养。皆归我等。瞿昙既出。如是等事。转转减少。然彼瞿昙。无有实德。但形容端正。善于经论。我等形容粗足相况。然彼所说经法难及。我等今当作何方便得彼经法。若当得者。世间利养。还归我等。作是议言。如我众中苏尸摩纳等。聪明利根兼有念力。必能受持沙门瞿昙所说经法。今可遣往为彼弟子。沙门瞿昙必为此人广说经法。彼诵读已。当为我等而来解说。时诸外道作是议已。即便喻遣苏尸摩纳等。汝当往诣瞿昙沙门所求为弟子。乃至出家于佛法中所闻经法。而能受持。是时如来以十力四无所畏。于大众中。广为人天。解说诸法。有诸外道。在大众边。彷徉而行。以窃法故。心怀恐怖。以恐怖故。受持者少。忘失者多。以是义故。当知世尊广说诸法。诸外道等。唯诵断三受。忘断我受。复有说者。世尊说法。或有满足。有不满足。其所为事。无不满足。如经说。四念处于念处义。便为满足。如说一念处。名不满足。如说众生住身身观者。如爪甲上土。不住身身观者。如大地土。如说五盖七觉支六界。此说亦是不满足。如说十盖十四觉支十八界。是名满足。以是事故。其所为事。无不满足。说法有满足不满足。有诸外道异学受佛法名者。乃至广说。为作证故。而引佛经。如经说。有诸外道梵志。诣诸比丘所集会堂。作如是语。诸长老。如汝师瞿昙。为诸弟子。作如是说。当断五盖。于四念处。安止其心。修七觉支。我等为诸弟子。亦说如是法。乃至广说。彼诸外道。与盖俱生俱死。犹不识盖。何况知见念处觉支。尚不闻香。况知其味。然佛广说诸法。乃至广说。如摩揵提梵志。来诣佛所。被郁多罗僧。以手摩此。如病如痈。如箭如疮之身。作如是言。沙门瞿昙。此身无病。即是涅槃。彼梵志身无疹病。常得饮食身无病故。言身无病。得饮食故。言是涅槃。彼梵志犹尚不识四大调适无病。何况结尽涅槃。复有说者。无病是道。涅槃是道果。彼梵志尚不识无病道。何况无病道果。然佛广演说法。乃至广说。彼所问者今当说之。何故外道梵志。不施设断我取。答曰。如经本说。外道梵志。长夜着我着众生。乃至广说。复有说者。外道异学。于我取心生恐怖。如人在于山岸上立怖畏于下。彼亦如是。复有说者。畏舍己见。随逐他见。外道异学。以我见为己见根本。而不欲舍。复有说者。畏断我命故。复有说者。畏为同梵行者所轻贱故。前所问者今当说之。如诸外道。不知断诸取。何以言断诸取耶。答曰。此是世尊随世言说。为作证故而引佛经。如说有诸众生见灭断坏。实义中无有众生。为随外道世俗言。说有众生。此亦如是乃至广说。

有二智。一断智。二知智。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前说外道异学。施设断诸取。不施设断我取。虽作是说。不分别为是断智为是知智。今欲说故而作此论。

有二智。谓断智知智。云何知智。若知见明觉现观是也。智对无智。见对邪慧。明对无明。觉对邪见。现观对邪观。复有说者。此中说无漏知智。所以者何。无有世俗道能现观者。以是事故唯说无漏知智。复有说者。此中亦说有漏无漏知智。何以知之世俗智亦有知见明觉现观相故。问曰。世俗道无现观义。云何言现观耶。答曰。现前观了了是现前观义。世俗道亦能现观故。问曰。若然者。为说何等世俗知智耶。答曰。除虚现观相应慧。所谓无量初第二第三解脱八胜处十一切处。除如是等观相应慧。诸总相别相观者。去缘中愚者。去物体愚者。诸余实观。如闻思修暖顶忍世第一法。如是等也。问曰。何以定知世俗慧是现观也。答曰。如说现前观了了义是现观义。世俗慧亦能了了现观。何以知之。如城喻经说。我未成三菩提等。亦能生是现观。以是事故。知世俗慧能作云何断智。答曰。若一切爱恚痴断。一切烦恼断名为断智。问曰。如断无所缘智有所缘。何以说断名智耶。答曰。或有说者。以断是智果故。断名为智。如阿罗汉。是智果以智名说。如天眼天耳是通果。以通名说。如六入是业果。以业名说。如此六入是本业。如是断是智果。故说名断智。问曰。如修道中断是智果见道中断是忍果。何以说名断智耶。答曰。彼是世俗智果故。若以世俗道。离欲界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彼欲界乃至离无所有处。是世俗智果。问曰。世俗道有功处可尔。世俗道于非想非非想处无功。非想非非想处。见道所断。尽是忍果。云何彼断复是断智耶。尊者僧伽婆修答曰。有二断智。一是慧果。二是智果。彼是慧果。评曰。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世尊说二智。一是断智。二是知智。不说断慧。复有说者。断智是无漏知智功用果。所以者何。如须陀洹。以无漏道当得斯陀含果。第六无碍道。当通证三界见道所断及欲界修道所断六品结。斯陀含以无漏道。当得阿那含果。第九无碍道。当通证三界见道所断及欲界修道所断。阿那含当得阿罗汉果金刚喻定。当通证三界见道修道所断断。是金刚喻定功用果。以是事故。断是无漏知智功用果。尊者佛陀罗测说曰。当言断法。所以者何。此是诸圣道第一所应。第一毕竟。第一胜法故。尊者瞿沙说曰。此当言断舍。所以者何。舍弃一切生死法。得此断故。复次从智种中生故言断智。如瞿昙姓中生名瞿昙。彼亦如是。复有说者。彼断虽无所缘而住智相。如过去未来眼。虽不能见。而是见相。如过去未来受。虽无所觉。而是受相。乃至慧说亦如是。如是断虽无所缘。而是智相。是故名断智。问曰。如断身见一结。亦名断智。何以说一切结。尽名断智耶。答曰。断一身见。亦是断智。此中说断一切结尽断智。不说渐渐断智。

复次世尊或说智是知智。或说智是断智。云何智是知智。如偈说。

此贤年少者欲饶益世间

爱能生诸苦能知是聪明

多求王此论根本。曾闻有王名曰多求。受性暴恶为人轻躁。多劫人民种种财货。是时人民普共集议。退其王位。以其次弟立以为王。时多求王。至国边邑。编草作屣。以自存活。是时弟王问诸臣言。我有大兄今何所在。诸臣答曰。闻在边邑。编草作屣。以自存活。王闻此言。心生愁恼作是思惟。唯有一兄勤苦如此。我今何用在此王位。即遣使往追命使还封一村落。是时人民亲附者众。所得封邑不供食用。复更封与二村三村。乃至半国犹故不足。是时其兄以半国人力。兴兵杀弟自立为王。尔时帝释作是思惟。今此国王不识恩义。作如是恶。我当往诳而苦恼之。尔时帝释自化其身。作婆罗门像。顶戴螺髻身着粗衣。左执军[土*遲]右把法杖。往诣王所以语告言。赞美于王在一面立。时王问言。大婆罗门从何所来。婆罗门言。我从大海外来。王复问言。大海之外有何奇事。婆罗门言。我见一国。人民炽盛。丰乐无极。王复问言。如我今日。多诸兵众。若当讨罸。为可得不。婆罗门言。往必可得。王复问言。谁当为我导引在前婆罗门言。我当导引。王复问言。若可尔者。后更几日当示我路。婆罗门言。却后七日言已便去。时王日日下算计所期日。至七日旦处处推求先婆罗门而都不见。以不见故心生愁苦。坐于静室。时释迦菩萨。在彼王国内。婆罗门村中生有小因缘来诣王城。闻王愁苦无能止者。是时菩萨。语诸臣言。我能去王心中愁苦。是时诸臣。便将菩萨。诣其王所。尔时菩萨。为其国王。说众义经偈。

追求五欲若获得时以称意故

必生欢喜

乃至尽说染欲品偈。是时菩萨诵此偈已。心生厌离得离欲爱。以离欲故。复说此偈。

能行说为正不行何所说

若说不能行不名为智者

菩萨说此一偈。半为帝释。半为国王。若不能行不应许他。若许他者便应即行。而不行者。是不善事。汝亦应当筹量。彼人为能去不能去。复于何时曾见有人从大海外来。而信其言耶。是时国王。于菩萨所。心生欢喜。便说此偈。

此贤年少者欲饶益世间

爱能生诸苦能知是聪明

以此偈说智是知智。

云何说智是断智。如说。佛告比丘。我今当说智所知法智成就智者。云何智所知法。答曰。五阴是也。问曰。如智知一切法。何以但说知五阴耶。答曰。若作是问者。如下章答。所以唯知苦。此中应尽说之。评曰。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此中说断智。不说知智。知五阴不知一切法故。问曰。若然者应作此论。如五阴是二智所知。谓知智断智。何以世尊。舍知智说断智耶。答曰。或有说者。以因此五阴得断知智故。下答知灭等。是中尽应说。云何为智。答曰。一切结尽。乃至广说。问曰。如佛说一切尽是名断界。此中何以说一切结尽是断智耶。答曰。此是如来教化有余略胜之言。复有说者。若说结尽。当知尽说一切有漏行断。如上说。若过去者。一切尽灭耶。彼中答者。此尽应说。云何成就智者。答曰。漏尽阿罗汉是也。问曰。如学人处处有智。何以唯说阿罗汉是智人耶。答曰。或有说者。此是如来有余之说。乃至广说。复有说者。以胜故如上答。无学人胜学人。此中应广说。复有说者。学人随其所知。不悉舍有。无学人。随其所知。悉能舍有。此中亦说。云何为说。答曰。一切结尽。谁尽一切结。唯是无学人。复有说者。此文应如是说。云何知智。答曰。若知见明觉现观等。乃至广说。亦如说贤年少等。乃至广说。云何断智。答曰。一切结尽。亦如说我今当说法智。乃至广说。

若归佛趣彼何归趣。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非归处生归处想故。欲显真实归趣处故。而作此论。如偈说。

多有归趣山川树林园观塔庙

以畏他故此归非安此归非胜

其所归趣不能免苦若归趣佛

法及众僧于四圣谛能以慧见

此趣是安此趣是胜此趣能免

一切众苦

是故为非归趣作归趣想。欲现真实归趣处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为止众生愚归趣故。众生或谓归佛者谓归趣如来父母所生之身头足等分。为止如是意故。若归趣佛者。当归趣佛菩提。无学法者。若归趣法者。谓归善不善无记法及诸比丘所行。是应作是。不应作法。若归趣法者。当归趣爱尽涅槃法。若归趣僧者。谓归趣四性出家之人。欲令众生于此法中得决定。若归趣僧者。当归趣学无学法。是故欲止众生愚归趣故。而作此论。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成语名称以玉抵乌成语拼音yǐ yù dǐ wū成语...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最新文章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古诗原文[挑错/...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古诗原文[挑错/...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