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佛门就是远离尘世,不理会世间人情,这当然是一种误会。从汶川大地震赈灾活动中佛教界弘扬佛法利生的真实事例中,大家都看到了,佛法原来与世间时刻相连!佛教不是消极地避世,而是积极地救世;不是空洞的清淡,而是真实的践行。
静波法师
“佛门讲六和敬,就是讲和谐的条件”
静波法师谈到在汶川大地震灾情发生后,极乐寺向四众弟子发出了倡议,积极行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筹集捐出了50万元善款。钱不是很多,但关键是我们做了,我们尽了我们的责任。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人人都是有责任的,所以我们做了就欣慰了,因为我们回避不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佛门倡导众生平等和万物相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吻合。因此,静波法师认为佛门中人在构建社会和谐上能做些什么?静波法师解释道:和尚,“以和为尚”。佛门讲六和敬,就是讲和谐的条件。“和”一定要有条件,符合这个条件才能和谐。六合敬就是出家人必须要完成六个条件:第一个条件,身和同住,这是和谐的基础。第二,口和无诤。第三个意和同悦。第四个戒和同修。第五个见和同解。第六个是利和同均,构建和谐社会也一样,做人的道德伦理是和谐的基础,所以社会要守法,我们出家人要守法守戒,这是和的基础。所以,佛门的“和”和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致的,甚至是更圆满,如果能够做到六合敬,那么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人和自然之间,我相信都会和谐。所以我们出家人要把自己担当责任、义务做得更到位,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去认同、去感悟。我经常说一句话就是:“当我们可爱的时候别人才爱我,如果我们不可爱别人就不会爱我。
“只要心里不执着就是修心!”那么,在这个喧嚣的物欲社会里,佛门是如何修心的?静波法师认为只要心里不执着就是修心!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我们都是这个世间的过客。所以我们要锻炼自己不执着。这个不执着是什么呢?是我们放下但不放弃,我们在不放弃的过程中学会不执着,这就是放下。这个放下才会有特殊的意义,这就是修心。我们只有不执着在某个事物上,才会解脱。否则,我们执着在某个事物上都是一种错觉。我们必将受局限,所以我们需要醒过来,这就得从我们当下做起,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认认真真做好,在做好的时候不要去留恋。佛学倡导活在当下,佛在心中,路在脚下。活在未来,只有妄想;活在过去,只会痛苦;活在当下,才能对现实负责。静波法师觉得修心应该有四点:第一,放下不是放弃。要面对现实人生、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有人以为放下就是全部不负责任。第二点,随缘不随便。也就是我们入乡要随俗,但并不是说我把我们的遵守法律道德伦理的底线放弃了。比如,我是个出家人,今天要陪一些朋友吃饭,我可以吃素,你可以吃肉,但我不能,可以随缘,但不可随便。第三是圆融不圆滑。圆融是什么?是包容是大气,要换位思考,但不是说出家人没有原则。佛门的戒律是什么?戒律是我们受戒人的两只脚,没有这两只脚就走不了路了。第四,负责不是负担。不要把对家庭、对社会、对信仰的负责当作一种负担。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在负责的过程中会得到快乐。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间的过客而不是主人,只要我们多做一些利于社会、有利于人群的事情,我们就有快乐的资本,就有快乐的理由。“简单才自在。”现代人生存成本很大,什么房奴、车奴、卡奴,仅仅这些称谓就让人感觉到一种压力感和焦虑感。法师如何开导这些充满危机感的人们?静波法师坚信首先是要量力而行,给自己一个定位。我还是那句话,“简单才自在。”人就是这样,欲望少一点,快乐就多一点。为什么要做奴隶呢?我希望大家做主人。许多人为什么不快乐呢?就是因为他们活在攀比的世界里,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钱,不服输,就去比,就去争,于是就伦落为奴隶。也许有人会问:佛门是反对人们进取的吗?我的回答是:不!佛门讲的是随缘,能努力的我一定去努力,但努力的结果如果达不到目的,那也没有关系,因为我尽力了,也就问心无愧。如果达到了目的,你也是过客,不要太欢喜。有个禅师说:“一派青山景色优,前人种地后人收。后人收了莫欢喜,还有收入在后头。”我们都是过客,把一个过客做好,简单点,自在点。如果你赋予了自己更多的东西,你想得到更多的东西,你就会失去更多的东西。如果你随缘,能得到多少就得到多少,那么你就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