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大悲咒讲解网
慧能大师 莲池大师 达摩祖师 虚云法师 弘一法师
主页/ 超然法师/ 文章正文

学佛修行之人格

导读:学佛修行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依据《佛遗教经》来说,首先是“持戒”,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其次是“制心”,不让五根贪着五尘;然后,还需要“节食”,不可贪吃;“少睡眠”,不可贪睡;“戒嗔恚”,谨防嗔恨与嫉妒;“戒骄慢”,放下骄傲和我慢;“戒谄曲&...

学佛修行之人格

  学佛修行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依据《佛遗教经》来说,首先是“持戒”,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其次是“制心”,不让五根贪着五尘;然后,还需要“节食”,不可贪吃;“少睡眠”,不可贪睡;“戒嗔恚”,谨防嗔恨与嫉妒;“戒骄慢”,放下骄傲和我慢;“戒谄曲”,不可口是心非,应当直心待人处事;“少欲”,知足安乐;“远离”,远离尘俗愦闹;“精进”,勤奋不松懈;“不忘念”,不可陷入纷乱思绪而失去当前正念;“禅定”,在静修当中收敛心念,心住一处而专注于修持;“智慧”,时常观察明了,以闻思修而自增长,逐渐明达道体;“不戏论”,舍弃闲谈杂话,不说无聊语言;“自勉”,常常勉励自己,珍惜如来教法,发愿终生实践;等等。

  一个佛弟子,如果能够这样依教奉行的话,抛开修行程度不谈,仅就其“人格”来说,也堪称伟大。

  民国时期,太虚大师曾有一句名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大师所说的“人格”,显然不同于世人心目中的“人格”,而应当参照《佛遗教经》的如上内容,以及各部经典的开示。否则,便会将佛法混同于世俗法。

  关于“人格”,古今中外皆有不同解读,仅就学佛人来说,毫无疑问应当遵从佛陀的教导,以佛经当中的开示为依据,为自己日常的行为准则,如法塑造修行之人格。

  在所有的佛经当中,《佛遗教经》相当于佛陀的临终遗嘱,句句明示佛弟子该如何实践佛法,足堪为修行人塑造自己人格之指南。每个佛弟子都应当时常读诵,随时检点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看是否符合世尊的教导。

  问:就法师您自己来说,是否一开始就具备这些人格素质呢?

  答:当然不是。由于先天习气与后天环境的影响,一开始学佛的时候,我自己多数都做不到。但是,我特别注意到了佛陀最后的叮嘱是“自勉”,于是我想,这个我可以做到,我向来还算个有志气的人,那么,我就立志一步步实践佛陀的教法,一步步提高吧。

  问:您觉得自己现在如何?

  答:有志者,事竟成。在一个较低的水准来说,我已经具备了一个学佛修行人的基本人格,虽然持戒不够精严,也还有许多习气毛病,但欣慰的是,平日里的心境已经能够与法相应,心念不会再陷入纷乱思绪,不会离开当前明了。

  是的,这是二十年学佛修行的收获,我没有足可炫耀的学识,也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但我已经拥有了不会丢失的安乐,那源于心底深处的天然安乐,令我无比充实与感恩,感恩佛陀与佛教,感恩一切学佛之因缘,感恩不死之法性。

  问:为何您不说“感恩众生”?

  答: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也都是本来佛,对此,我无比感恩。但是,对于一切众生之现状,尤其是当今全球社会之现状,大多属于障道因缘,理应遵照佛陀教导,予以“远离”,也就是敬而远之。至于“感恩”么,不是不感恩,而是首先要远离,在不沾染的同时心怀感恩,随缘利益。

  问:您这样学佛是否太脱离现实了呢?

\

  答:我吃、喝、拉、撒、睡都在人世间,有了修行心得便在博客里公开地分享给有缘人,还时常学习讲经说法,学习注解经论,学习禅修,等等。

  我住在寺院,遵守僧团的规章制度,与大众一起接受十方信众的普同供养,也随时会为寺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钱不宽裕,但我也时常布施,随分帮助身边那些需要的人,随力解答请法者的疑问,等等。

  作为一个三钻纯买家,我的绝大多数物品来自于网购,感恩网络时代,让我可以用较少的钱财,且足不出户,就能获得非常不错的各类生活用品。偶尔我也会看看新闻,看几期选秀节目之类,了解一下人间大事,看看世人已经堕落到了何等地步,等等。

  我这样生活着,也在履行着僧人最基本的义务:持戒、学修与如实宣扬佛法。以至于,您在网上就可以读到我的文章,就可以向我提问,您说我“脱离现实”,那么请问,如何才叫做“不脱离现实”呢?

  难道,只有整日里迎来送往,陪着那些达官贵人们闲聊,帮他们算算命,看看风水,取个名字,一块儿享受着“禅钱一味”的美好生活,才叫做“不脱离现实”么?虽然这些我都会,但实在不屑为之;遵照佛陀的教导,亦不应为之也。

  问:呵呵,见笑了,您只是有点儿超然,有点儿特别。最后,请法师简要概括下,如何是“学佛修行之人格”呢?

  答:我没有这个权利,这个权利属于佛陀。依据佛陀开示,一言以蔽之,在《四十二章经》当中,世尊云:“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学佛修行的人,必然是一个立志出离生死轮回的人和立志成佛度众生的人,此乃学佛者之“道”。

  学佛人,请守护好您这个最宝贵之“道”,妥妥地放在心里,终生奉行,必有悟入;生生世世奉行不退,必将早成正觉,普度众生。如是依照佛陀教导而实行,则其道大矣,其人格大矣。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