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大悲咒讲解网
山西小院 观世音菩萨感应故事实录 妙法莲华经感应 六字大明咒感应 药师经感应
主页/ 楞严经感应/ 文章正文

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受阴区宇十种魔心

导读:受阴区宇十种魔心:一、引悲魔入心,二、引狂魔入心,三、引忆魔入心,四、引下劣易知足魔入心,五、引常忧愁魔入心,六、引好喜乐魔入心,七、引一分大我慢魔入心,八、引轻清魔入心,九、引空魔入心,十、引欲魔入心。...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受阴区宇十种魔心

内容提要:

受阴区宇十种魔心:一、引悲魔入心,二、引狂魔入心,三、引忆魔入心,四、引下劣易知足魔入心,五、引常忧愁魔入心,六、引好喜乐魔入心,七、引一分大我慢魔入心,八、引轻清魔入心,九、引空魔入心,十、引欲魔入心。

原文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温陵曰:受,以领纳前境为义。已破色阴,内外虚融,故见诸佛心,如镜现像。诸佛心即我妙觉明心也。如镜现像,谓清净虚凝,了非形碍也。虽具妙体而未能运用,盖为受所覆故,如魇寐人,肢体完具,六根明了,而不能运动,此受阴之相也。)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

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温陵曰:因违顺之幻境,生损益之妄受,则受阴无体,虚有所明,故名虚明妄想。)

白话解

佛接着说:“阿难,在坐禅入静中的善男子,色阴已尽的,显现种种佛心,眼前如明镜中见种种形象,似心有所得,但未能运用,譬如梦魇中人,清楚见到自己的手脚,见闻不惑,但是心触客邪,身不能动。这便是处于受阴区宇的状态。

若受魇消歇,心意好像离了自身,可以反观见到自己身面。心意来去自由,无所留碍,便说受阴已尽。

这人便能超越见浊。引起受阴作用的因由,根源在于计着虚明妄想。

一引悲魔入心

原文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虫,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白话解

阿难,那在定中的善男子,定中心光十分明亮。这人心想压住邪受,当内抑过分时,忽然发生无穷悲心,乃至把蚊牤看作赤子,,生怜悯心,不觉流出眼泪。这是抑摧过度的作用,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觉悟不迷,自会消歇。若当作圣解,便会引悲魔入心腑,逢人便涕泣啼哭,悲哀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二引狂魔入心

原文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白话解

阿难,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见现前胜相,欢喜激动,激动过分,忽然在其中生大勇猛,自以为一下子就有了佛的大志,一念便能超越三僧祗。这是凌率过度的功用,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觉悟不迷,自会消歇。若当作圣解,便会引狂魔入心腑,逢人便自夸功德,我慢自大。这人的心态,上不见佛,下不见人,连佛也不放在眼里了,目中看不起所有的人。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三引忆魔入心

原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回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沈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但没有新的进展,茫然若失;智力衰微,前所成功德已弃,而新证未成,前后无着,全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时时刻刻深沉追忆,还误认这是精进之相。这是修心无慧自失。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若当作圣解,便会引忆魔入心腑,日夜揪心,把心吊在半天,不得落着。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四引下劣易知足魔入心

原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慧力过定,失于猛利。以诸胜性怀于心中,自心已疑是卢舍那1,得少为足。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溺于知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

1卢舍那佛梵文losana的音译。《梵网经》说卢舍那佛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定中生慧,但聪慧太过,慧胜于定,自心摄受一些胜性,便以为已见卢舍那佛,得少功德便自满自足。这是未能用心详细审察,溺于众生知见。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若作圣解,便引下劣易知足魔入心腑,逢人便说:我已得无上第一义谛。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五引常忧愁魔入心

原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新证未获,故心已亡,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脱。此名修行失于方便。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或常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未得新证,先前所得功德已经忘失,瞻前顾后,觉得前途艰险。在心中忽然生无尽忧虑,如坐在热铁床上,如饮了要命的毒药,心不想活。常求别人帮其死亡,以求早日解脱。这是因为在修行中失于方便。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如果当作圣解,便会引常忧愁魔入心腑,自己执刀割肉,以舍寿自慰。或愁眉苦脸,躲进森林,不愿见人。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六引好喜乐魔入心

原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处在心清净状态中,心得安稳。这人忽然生出无限喜乐之心,心中欢喜,不能自已。这是轻安无慧,不能自禁,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若当作圣解,便会引好喜乐魔入心腑,逢人便笑,在通衢大路边,自歌自舞,自认为已获得无碍解脱。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七引一分大我慢魔入心

原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1,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此名见胜无慧自救。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叠毛)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

1无端起大我慢,乃至慢、过慢、增上慢、卑劣慢梵文mana,意译慢。《俱舍论》说有七慢:一、慢,对不如自己的人说,我比你胜;对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说,你我彼此彼此,心想,我还是比你胜一筹;这一类就是慢。二、过慢,跟与自己差不多的人比,说自己胜;跟胜于自己的比,说和自己差不多;这一类就是过慢。三、慢过慢,跟胜于自己的人比,说自己比他更胜,这一类就是慢过慢。四、我慢,于五取蕴,固执有我、有我所,令心高举,这一类就是我慢。五、增上慢,于自己未证得殊胜功德中,说自己已经证得,这一类就是增上慢。六、卑劣慢,跟与自己胜得多的人比,说自己只不过比他差一点点儿,这一类就是卑慢。七、邪慢,自己无德,反自称自己有德,这一类就是邪慢。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自己认为已经满足,忽然无端起大我慢之心。如是乃至慢、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众慢齐发。心中尚且看不起十方如来,更不把下位声闻、缘觉放在眼里。这是见胜无慧,不能自救。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若当作圣解,便会引一分大我慢魔入心腑。见佛塔庙,不行礼拜。烧经书,毁佛像;对施主说:佛像是金、铜、土、木,经书是树叶、花瓣。肉身才是真常,你不恭敬自身而崇拜土木,实为颠倒。对他深信的人,跟他进行破坏,毁佛像,烧经书,贻误众生,入无间狱。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八引轻清魔入心

原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已言成圣得大自在。此名因慧获诸轻清。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误众生堕阿鼻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心精灵明,以为精明就是圆悟,以为已的大随顺。心中忽然生无限轻安,自以为已登圣位,得大自在了。这是因慧而获轻清之感。若能觉悟,便不会有问题。这不是圣证,若当作圣解,便会引一分轻清魔入心腑,自认为功德圆满,不求精进。这些人大多成为无闻比丘,贻误众生堕阿鼻地狱。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九引空魔入心

原文

\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明悟中得虚明性。其中忽然归向永灭。拨无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谛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谛。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入人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因执着虚明而产生断见、空见,定中忽然觉得一切都归永灭,一切都是虚空,否定因果业报。出现顽空恶见,乃至起永远断灭的谬论。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若当作圣解,便会引空魔入心腑。诽谤持戒是小乘之行。说菩萨已悟空理,任行无妨。常在施主面前行酒肉淫欲之事。因这人有魔力,能使施主信其言,从其行。便致鬼迷心窍,觉得食屎喝尿与饮酒食肉无异。一切皆空,如此破佛律仪,误造人间罪孽。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十引欲魔入心

原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味其虚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无限爱生。爱极发狂,便为贪欲。此名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1。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说欲为菩提道。化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于末世中摄其凡愚,其数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满千万。魔心生厌,离其身体。威德既无,陷于王难2。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

1无慧自持误入诸欲这是精气旺盛引起的邪欲。

2王难受王法制裁。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陶醉虚明之乐,深入心骨。这人心中忽然生出无限爱乐,爱极发狂,发为贪欲。这是在定境中心中安顺、无慧自持而发的爱欲。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如果当作圣解,便会引欲魔入心腑。经常说淫欲是修行菩提的法门。把与其行淫的白衣,称为持法子。这等欲魔入心之人,因有神鬼之力,在末世中,摄引成百凡愚,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及千万。当魔心厌足而离其体之后,此等人自无威德,且犯王法,陷于王难。还贻误众生入无间狱。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原文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白话解

阿难,这十种在修习禅定中所出现的现象,都是自己心中受阴作用的表现。众生愚痴迷乱,自己想不明白,遇到这些现象,不识其真相,却说大妄语,自称已登圣境,因此堕无间狱。

你们应当将如来所说正法,在我灭后,将如来法音传示末法众生,使所有众生开悟这些真实义,无令天魔得便。要保护修行人,得成无上道。

白云按

阿难,这十种在修习禅定中所出现的现象,都是自己心中受阴作用的表现。众生愚痴迷乱,自己想不明白,遇到这些现象,不识其真相,却说大妄语,自称已登圣境,因此堕无间狱。

未到定境界,不会有魔事。定境越深,魔事越重。所以印顺法师说这是一道险关,修禅者不可不知。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